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26-妇科秘书-第9页

,胎动不 安,久泄不止之痢;
补中益气汤,治妊娠先疟后痢,及疟痢齐作,元气下陷,胎气下坠,小便频数,或转胞不得溺之痢。
以上诸方,并加砂仁以调其气,乌梅以调其血,未尝不随手辄效也。予每用一味阿胶饮,或阿胶黄连饮,
均治孕妇之痢,甚妥获效。
\x浓朴去干姜汤\x 浓朴(去皮,姜汁炒) 陈皮(泡去浮白) 茯苓 炙草(各等分)
煎服。
\x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x 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之症。
人参(随宜) 浓朴(一钱半姜制) 制半夏(二钱) 炙草(八分) 生姜引 \x黄芩芍药汤\x 黄芩 白芍(各三钱) 炙草(二钱)
\x香连丸\x 治下痢赤白相兼,白多于赤者。
川连(六两用开口吴萸一两,同黄连炒,去吴萸不用) 木香(一两)
共末,醋糊丸,每服五十丸,米汤、砂仁汤任下。
\x连理汤\x 治胃虚挟食,痞满发热。
人参(随宜) 白术(一钱半土炒焦) 炮姜(六分) 黄连(八分) 茯苓(一钱) 炙草(六分)
\x《千金》三物胶艾汤\x 治血痢,又痢下不止。
阿胶 艾叶 酸石榴皮 三味等分,煎服。
\x驻车丸\x 治阴虚下痢,发热,脓血稠粘,及休息痢。
阿胶(三两) 黄连(炒黑) 当归(各五钱) 炮姜(一两)
上四味,捣筛,醋煮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x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x 治挟热痢下脓血,及产后痢不 止。
白头翁 黄连(炒黑) 黄柏(炒黑) 秦皮 炙草(各一钱) 阿胶(三钱)
上六味先煮,上五味去滓,内胶烊尽,温分三服。
\x阿胶黄连饮\x(又名黄连阿胶汤) 治孕妇痢疾,若安胎则痢愈重。治痢则胎难全。
阿胶(能止脓血之痢,且止腰痛,固胎以之为君) 黄连 芍药 甘草(皆以为佐) 枳壳(麸炒,
少加二、三分以宽其后重,痛痢减去之)
<目录><篇名>疟论属性:妊娠患疟,无论胎息月数多少,总以安胎为主。而世之所谓安胎,无过黄芩、白术、不知黄芩 乃治热盛胎动不宁,白术乃治脾虚胎气不固。若气虚下陷,误用黄芩;气滞壅逆,误用白术,为害何 可胜言。故善治胎产症者,必审孕妇形体之肥瘦,气血之偏盛。若形色苍,肌肉 坚者,必多湿 多痰,无论何疾,必显湿热本病,脉多滑实有力,绝无虚寒脉弱之候。可峻用豁痰理气药,治其 本质,然后兼客邪见症而为制剂。治宜二陈汤,随经加透表药,或合小柴胡用之。盖柴胡为疟疾之 向导,故多用之。然有自汗过多,尺中微弱,或热盛,手足清,始终不用柴胡,而用建中、桂、芍 收功者,或见烦渴脉实,大便六、七日不通,阳明腑实,又宜凉膈去硝、黄,加鲜首乌调之。大 抵病邪初发,元气未耗,疏风涤痰,消导饮食,在所必需。然必宜大剂白术,培护中土。以脾胃 为一身之津梁,土浓自能载物。其最可虑,在三、四发至六、七发,其势最剧,若过半月,虽淹缠 不止,邪热渐衰,可无胎陨之虞也。或有疟久,气血虚败而小产 者,此皆失于调治也。若六、七发后不止,即当和营健脾。若禀质柔脆,虽有风邪,不得纯用表 药,以风药性散,能使胎气上逆,而为呕逆、喘胀、膈塞、痞满之患。虽有实滞,不得过用降 泄之味,能引邪气下陷,致胎坠不安,而为泄利不食、小腹疼重之患矣。若疫疟毒盛势剧,急与凉膈、
承气、黄连解毒救之。瘟疟 不爽,烦热大渴,或壮热无寒,或先热后寒者,当与桂枝、
白虎、人参白虎,撤其在里之热,不可与夏、秋 疟比例而推也。盖有是症,用是药,有故无陨,
惟在速祛邪毒以救胎息之燔灼。若迟疑未决,救无及矣。又有气血虚损,其疟由虚致,不因 暑气而作,如《经》云∶阳微恶寒,阴弱发热。或风寒因虚而乘之。若寒热不已,重蒸其胎,
胎亦受伤而坠。宜轻解表邪,兼大补气血以主之。更有患胎疟者,一遇有胎,疟病即发,此人素有 肝火,遇孕则水养胎元,肝虚血燥,寒热往来,似疟非疟也。以逍遥散清肝火,养肝血,兼六味 丸以滋化源,寒热自退。余常用加减丹溪安胎饮,治孕疟甚觉稳妥,从未用截药,而孕症未尝不愈也。
\x加减丹溪安胎饮\x 治孕妇疟疾。
白术(土炒) 当归 熟地(各二钱) 川芎 条芩(各八分) 制半夏(七分) 人参(一钱)
藿香(五分) 草果 青皮(各三分) 紫苏 广皮 炙草(各四分) 乌梅(二枚) 姜(一片)
<目录><篇名>伤寒温热时疫论属性:妊娠伤寒,时值冬令,为寒所伤,其轻者淅淅恶寒,翕翕发热,微嗽鼻塞,数日即愈,不药亦 可。或用葱白(连须)三、五茎,生姜三片,煎服即解。如所感者重,以致头疼,先寒后热,久必 伤胎,药多避忌,务宜谨慎,不可与常妇概治,竟用发表,以致损胎,误其母子性命。但服葱白香豉汤自愈,故《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