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不辄应。非特妊娠为然,即平人久痢,津液大伤,而溲涩不通者,亦宜此治法也。三审腹 之痛与不痛。下痢腹痛必然之理,然间有浊湿下趋而无郁沸之火者,则不痛也。但此多见于肥白人之白 痢,若血痢与瘦人多火者罕见也。治宜调气运积,不用清火明矣。原其腹痛有寒热之分,痛有止歇,
痛则奔迫下坠,自圊不及者,火也。痛自下而攻击于上者,火也。痛而胀满,不胜摩按,热饮欲甚者,火 也,实也。痛无止歇,常时痛而无绞剌者,寒也。痛自上而奔注于下者,寒也。痛而不满,时喜温手 摩按,饮热渐缓,欲至圊而可忍须臾者,虚也,寒也。大约初痢胀痛为热、为实,久痢 痛为虚、为寒。
即初因火注切痛,痢久伤气,亦必变为虚寒也。故久痢腹痛之脉,无论大小迟数,但以按之渐渐小者,
并属虚寒,急需温补,慎勿利气。惟急 痛脉实,久按不衰者,可稍用炮黑姜连和之。四审后之重与不重。下痢后重,浊气壅滞也。夫开通壅滞,
必以调气为本,在妊娠犹为切要,调气则后重自除,而胎息自安。但初痢后重,首宜开发其滞,若久痢 后重,又当升举其阳,阳气升则胃气运,胃气运则周身中外之气皆调达,而无壅滞之患矣。故治孕妇之 后重,无问胎之大小,但脉见有余则宜调气,脉见不足便与升提,虽血痢亦宜阳药,一切滋腻血药总无 干预,以气有统血之功,则血无妄行之虑也。五审身之热与不热。下痢为里气受病,若见身热,表里俱 困,元神将何所恃而得祛邪之力哉!惟人迎之脉浮数,可先用和营透表之法分解其势,然后徐行清理。
若初痢不发热,数日、半月后发热,脉来渐小,或虚大少力者,此真阴内亡,虚阳发露于外。在平人或 可用辛温峻补敛之,以归其源。若妊娠则桂、附又难轻用,惟藉参、术、姜、萸、胶、艾之属,非大剂 浓煎峻投,难望其转日回天之绩也。或有痢久卫虚,起居不慎而感冒虚风发热者,但当察其左手三部,必 显浮数之象,又需理中汤加桂枝,合表里而治之,以内气久虚之邪,不得参、术助其中气,则客邪不得解 散也。又有病后、疟后,或本质虚羸之 人,及秋冬天令寒冷时下痢,加以胎孕扼腕,岂可与平人之痢同日而语哉!其圆机活法,因人论证,因 证立方,调治之法,在医之神圣工巧耳。考之《医通》云∶常用浓朴去干姜汤,治妊娠能食腹胀后重,
积秽稠粘之白痢。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妊娠腹胀后重,赤白相兼之痢。黄芩芍药汤送香连丸,治 妊娠能食后重,积秽稠粘之血痢。连理汤合千金三物胶艾汤,治妊娠少腹疼重,瘀晦不鲜,或间有 鲜血之痢。驻车丸,治妊娠发热后重,阴虚畏食之血痢。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妊娠热毒内攻,噤口不 食,腹胀后重,脓血稠粘之痢。千金胶艾榴皮汤,治妊娠脓血清稀,胎动不安,久泄不止之痢。补中益气 汤,治妊娠先疟后痢,及疟痢齐作,元气下陷,胎气下坠,小便频数,或转胞不得溺之痢。以上诸方,并 加砂仁以调其气,乌梅以调其血,未尝不随手辄效也。又有用当归黄芩芍药汤者,黄连阿胶汤者,
俱录方于后,以备采用。予每用一味阿胶饮,或阿胶黄连饮,均治孕妇之痢,甚妥 获效。又用加味香连汤,亦屡验。(《大全》治妊娠下痢,赤白痢疾,绞剌疼痛,鸡子一枚,乌鸡者更 良,破孔去清留黄用,入黄丹一钱,搅匀,浓纸糊好,盐泥固济,火焙干为细末,米饮服二钱,一服 愈者是男,二服愈者是女。)
\x浓朴去干姜汤\x 浓朴(去皮,姜汁炒) 陈皮(泡去浮白) 茯苓 炙草(各等分)
煎服。
\x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x 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之证。
人参(随宜) 浓朴(一钱五分,姜制) 制半夏(二钱) 炙草(八分)
生姜引,煎服。
\x黄芩芍药汤\x 治伏气发温,太阳、少阳合病自利。
黄芩 白芍(各三钱) 炙草(二钱)
大枣四枚,擘,水煎服。
\x香连丸\x 治下痢赤白相兼,白多于赤者。
川黄连(六两,用吴茱萸拣去闭口者,取净一两,同黄连炒。去吴茱萸不用,只用川连) 木香(一两)
共末,醋糊丸,每服五十丸,米汤、砂仁汤任下。
\x连理汤\x 治胃虚挟食,痞满发热。
人参(随宜) 白术(一钱五分,土炒焦) 炮姜(六分) 黄连(八分) 茯苓(一钱) 炙草(六分)
水煎服。
\x千金三物胶艾汤\x(又名胶艾榴皮汤。) 治血痢,又痢下不止。
阿胶 艾叶 酸石榴皮 三味等分,煎服。
\x驻车丸\x 治阴虚下痢发热,脓血稠粘,及休息痢。
阿胶(三两) 黄连(炒黑) 当归(各五钱) 炮姜(一两)
上四味捣筛,醋煮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x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x 治挟热痢下脓血,及产后痢不止。
白头翁 黄连(炒黑) 黄柏(炒黑) 秦皮 炙草(各一钱) 阿胶(三钱)
上六味,先煮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