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40-胎产心法-第54页

二盏,煎药八分,温服。
\x十全大补汤\x(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x独活寄生汤\x(见上卷诸痛门。) \x调经散琥珀地黄丸\x(
俱见本卷腰痛门。) \x四神散\x(见本卷腹痛门。) \x养荣汤\x(见本卷脱汗亡阳门。)
<目录>卷之下<篇名>发热论属性:产后七日,内外发热,其证多端,除伤食发热已论见伤食门矣。然又有发热恶 寒头痛似太阳证,或寒热头痛胁痛似少阳证,皆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其状颇类伤寒。治者慎勿轻 产而执偏门,以麻黄汤治类太阳证,以柴胡汤治类少阳证。盖产后大血空虚,一经发汗,重则亡阳,轻 则筋惕肉 ,或郁冒昏迷,或搐搦便秘,变证百出矣。昔仲景云∶亡血家不可发汗。丹溪云∶产后切 不可发表。二先生非谓产后无伤寒之证也,非谓柴胡、麻黄汤之不为对证也,诚恐后学执偏门而轻产,泥成 方而发表耳。虽明知感有外邪,其生化汤内芎、姜亦能散之,否则辛散生化汤亦可,何用发表以犯不可汗 之禁乎!产时伤力发热,去血过多发热,恶露不快发热,三日蒸乳发热,早于起床劳动发热,多因血虚 阳无所根据,浮散于外而为热。只服生化汤二三剂,去恶生新,阳生阴长,其诸热悉能退之。《尊生》用丹 溪法,以四君子汤加芎、归、黄 、炮姜,治产后发热,亦甘温除大热意也。又云∶大热面赤大渴,脉 洪大而虚者,黄 当归等分煎服。此仿当归补血汤也。冯氏用四物为君,去川芎,生地换熟地,加软苗柴 胡、人参、炮姜,治热最效,此亦取炮姜收其浮散之热,而兼芍药敛阴之意。予谓当分块痛有无,如 七日内尚有块痛,及初产时发热,自宜生化汤为妙,其参、 、柴、术、地、芍尚须缓用。若无块痛,
产日已久,《尊生》、
冯氏之方,亦合经旨也。养葵云∶如胎前原有阴虚火证,产后去血过多,必大热烦躁汗出等证,若大补 气血,其证必甚。当用逍遥散以清肝火、养肝血。因其去血既多,肝虚血燥之故,不可泥于气血两虚而治。
予谓此以肝虚有火立论,当以脉候参详可耳。薛立斋又云∶新产妇人,阴血暴亡,阳无所附而外热,宜 四物加炮姜,补阴以配阳。若系误用寒凉克削之剂而外热者,此为寒气格阳于外,宜四君子加姜、
桂。不应,急加附子。若肌肤发热,面赤大渴引饮者,此血脱发燥也,当归补血汤。又曰∶产后虚烦发热,
乃阳随阴散,气血俱虚,故恶寒发热。若误作火证,投以寒凉;误作表证,轻用表散,祸在反掌。予谓 立斋之论及治法,深得产后之要,但四物加炮姜一方,不若易生化汤则全美矣。
\x辛散生化汤\x(附辛散汤。)治产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
川芎(一钱五分) 当归(三钱) 炙草 干姜(炙黑) 羌活 防风(各四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
水煎服。若头疼身热不除,加白芷八分,细辛三分。头疼如破,加连须葱头五根。虚加人参二三钱。
一方用生化汤,加白芷八分,羌活、细辛各四分,葱头五根,不用防风,通治之。虚亦加人参,名辛散汤。
予谓产后七日前当用生化汤,
七日后可用此方。
\x当归补血汤\x 治血虚至夜发热,烦渴引饮,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者。
黄 (六钱,蜜酒炙) 归身(二钱)
水煎服。
\x生化汤\x(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x四君子汤 逍遥散\x(俱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x四 物汤\x(见上卷安胎门。)
<目录>卷之下<篇名>大便燥秘论属性:产后大便燥秘,由于去血过多,胃中枯燥,精微不及下输,以至糟粕壅滞不通。况大肠主津,产妇内 亡津液,则干涸失其传导变化之权,故令便难。多服生化汤,则血旺气顺,自润而通。或服养正通幽汤 亦可。倘不大便,而无所苦,即勿药亦可。所以产后,每至三五日之久,甚至八九日而大便始通者,皆 其常也。即有似伤寒三阴证,潮热汗出,或口燥腹满,或谵语便秘,燥粪宜下等证,乃气血枯竭,虚证类 实,慎勿执偏门而轻产,妄议三承气汤以下之。或有血虚火燥不便者,不可计其日数,必待腹满觉胀,
欲自去而不能,此乃结在直肠,用润肠粥润之自通,《全书》用 济川煎主之,慎不可用导法。倘润之不通,势急有无可如何者,用蜜煎导之,将蜜煎褐色成膏,入水捏 成枣样,纳入肛门,其结粪自化而出。或削酱瓜、酱姜如蜜枣导法。此亦权宜之计耳。惟猪胆汁导切记禁 用,以其苦寒误用,每至发呃。倘服苦寒药攻通,反伤中焦元气,或愈结难通,或通泄不止,斯成败证矣。
《医通》云∶血虚火燥,用四物汤加何首乌润下之。立斋云∶若去血过多,十全大补汤。气血俱虚,
用八珍汤。如数日不通,饮食如常,腹中如故者,八珍加桃仁、杏仁治之。冯氏云∶大便难,惟宜调中养 血,切不可单用麻仁、枳壳,徒耗肠胃中生养之气而无功也。有治大便日久不通,大料芎、归,服至 斤数,方得取效,仍兼服润肠粥。如大小便俱秘,恶露不行,方论俱见恶露不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