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40-胎产心法-第55页

r>\x养正通幽汤\x 治产后大便燥秘。
川芎(一钱或一钱五分,或二钱) 当归(四钱或六钱) 桃仁(十粒,去皮尖) 炙草(五分)
陈皮(四分) 麻仁(一钱或一钱五分,炒) 肉苁蓉(一钱或二钱,酒洗去泥甲)
水煎服。一方无苁蓉。如有血块痛,加肉桂、炒延胡索各五分,不用苁蓉。如气虚多汗,加蜜炙 黄一钱,人参一二钱。一方再加麻黄根一钱。燥渴,加去心 麦冬一钱五分,人参一二钱。一方再加五味子七粒。腹满便实,加去心麦冬一钱,麸炒枳壳六分。汗出 谵语便实,乃气血并竭神衰,心主失守,宜养气安神,加茯神、炒枣仁、制远志肉、炙黄 、柏仁、
苁蓉各一钱,人参、土炒白术各二钱。更须与妄言妄见门参治。
\x润肠粥\x 治产后日久,便秘不通。
芝麻(一升)
研为末,和粳米二合煮食,肠润即通。
\x济川煎\x 凡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不通,其攻击等药万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用通者,此方主之。
此用通于补之剂也,最妙。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蒸) 肉苁蓉(二三钱,酒洗去卤) 泽泻(一钱五分) 升麻(
五七分) 枳壳(一钱,麸炒。虚甚者不用)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服。如气虚,但加人参无碍。如有火,加酒炒黄芩。如肾虚,加熟地。
\x生化汤\x(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x十全大补汤\x(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x四物汤\x(
见上卷安胎门。) \x八珍汤\x(见上卷诸痛门。)
<目录>卷之下<篇名>类疟及寒热往来论属性:产后 疟,在初产时绝少。即胎前久疟淹缠,产后里气通达,无不霍然。即有半月内外寒热往来,
每日应期而发,或一日二三度,其证类疟,皆由产后气血虚损,阳虚作寒,阴虚发热。或昼轻夜重,
或日哺发热,或有汗,或头有汗而不及身足,此乃元气虚弱,孤阳绝阴之证,俱宜滋荣益气扶正汤,间 服六味丸,以退寒热。如寒热往来,头痛无汗,加减养胃汤治之。若寒热已久无汗者,兼煎参术膏,
以助养胃汤药力。慎不可作疟治而用柴胡汤,及芩、连、栀、柏以退热,草果、槟、常以绝疟而误人也。
至于阴阳不和,乍寒乍热,参归汤治之。《全书》云∶阴胜寒多,理阴煎。阳胜热多,三阴煎。阳气陷 入阴中,补阴益气煎。阴阳俱虚,八珍、十全。败血不散,流入阴中而作寒热,决津煎、殿胞煎。
\x滋荣益气扶正汤\x 治产后寒热往来,有汗,每午后应期而发。
人参 熟地(各二钱) 川芎 黄 (蜜炙) 麦冬(去心。各一钱) 当归(三钱) 白术(一 钱五分,土炒) 陈皮(四分) 炙草(五分)
水煎服。间服六味丸。或加柴胡八分,青皮三分,乌梅二个。汗多,加麻黄根一钱。一方引加浮 小麦一撮,不加麻黄根。
\x加减养胃汤\x 治产后已及一月类疟,并治寒热往来,头痛无汗。
人参(一钱五分) 川芎 茯苓 苍术(米泔水制炒。各一钱) 当归(三钱,酒浸) 藿香 炙草 橘红(各四分) 半夏(八分,制)
姜一片,枣二枚,水煎服。有痰,加竹沥、姜汁。一方无制半夏,有痰方加入。久类疟无汗,兼服参术膏助之。
\x参术膏\x 人参 白术(土炒。各四两)
水六碗,各煎取汁三碗。如法再煎三次,取汁共九碗,再共熬至一腕。每日服半酒钟,白滚水化下。
\x参归汤\x 治产后阴阳不和,乍寒乍热。
当归(酒洗) 炮姜(一钱) 人参 白芍(炒) 川芎 炙草(各八分)
水煎服。
\x三阴煎\x 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及营虚失血等病。凡中风血不养筋,及疟证汗多,邪 散而寒热犹不止者。
人参(随宜)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芍药(酒炒) 枣仁(各二钱) 炙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呕恶,加生姜三片。汗多烦躁,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气虚,加蜜炙 黄一二钱。小腹隐痛,加枸杞二三钱。如有胀闷,加陈皮一钱。如腰膝筋骨无力,加炒杜仲,蒸 淮牛膝各一钱。
\x补阴益气煎\x 人参(一二钱) 当归 山药(酒炒。各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陈皮 炙草(各一钱) 升 麻(三五分,若火浮于上者,去此不用) 柴胡(一二钱,如无外邪不用)
姜三片,煎服。此补中益气汤之变方,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阴虚外感 疟,并便结不通。凡属 阴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
\x六味丸\x(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汤下。) \x理阴煎\x(见上卷恶阻门。) \x八珍汤\x(
见上卷诸痛门。) \x十全大补汤\x(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x决津煎\x(见上卷鬼胎门。)
\x殿胞煎\x(见本卷三审门。)
<目录>卷之下<篇名>类中风痉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螈等证论属性:凡妇人冲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