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40-胎产心法-第9页

健脾气化痰滞主药,脾胃虚弱呕吐或痰涎壅滞,饮食 少,胎不安,必用半夏茯苓汤,倍加白术安胎健脾,常用甚验也。恶阻兼腰痛者,防胎堕下,犹宜二陈、
四物加条芩、白术和中理脾为主,不可升举,盖呕逆气已上升,再用升药,则犯有升无降,上更实而下 更虚,益促其堕矣。再若左脉弱而呕,服诸药不止者,当服理血归原药则愈,经云无阴则呕是也。后选 备诸方,用者择取可耳。
\x加味参橘饮\x 治孕成两三月后,恶阻呕逆恶食,或头眩晕倦怠者。
人参(一钱) 归身(酒洗) 白术(土炒。各二钱) 半夏(八分,制) 橘红 藿香 炙草(
各四分) 砂仁(三分,碎) 竹茹(一团)
加姜一片,水煎服。肥人加竹沥一盏,姜汁一匙。
\x止呕安胎饮\x 治孕妇呕吐,百药不效,服此即愈。
人参 青皮(麸炒。各五分) 广皮 半夏(制) 白茯苓(各八分) 吴茱萸(汤泡去黄水,
微炒) 炙草(各三分)
加煨姜三片,水煎,徐徐温服。
\x归原散\x 治妊娠恶阻,呕吐不止,头痛,全不入食,服诸药不止者。
人参 川芎 归身 白芍 丁香 炙草(各五钱) 茯苓 白术(土炒) 陈皮(各一两五钱)
半夏(一两,制) 桔梗(炒) 枳壳(麸炒。各二钱五分)
共为细末。引用姜五片,枣一枚,水煎调,每服三钱。方内丁香不若易以砂仁 或豆蔻为稳,如果胃寒之甚,用者亦详慎之。
自此以下诸方,出自《济阴纲目》择录以备采用。
\x参橘散\x 治妊娠恶阻,吐逆痰水,不食,心虚烦闷。
人参 橘皮(去白) 茯苓 麦冬(去心) 白术(土炒) 浓朴(姜汁制。各一钱) 炙草 (五分) 竹茹(一团)
引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x青竹茹汤\x 治妊娠恶阻,呕吐不食。(此方清而不寒。)
竹茹(弹子大一团) 橘皮 白茯苓(各一钱五分) 半夏(制) 生姜(各二钱)
水煎,温服。忌羊肉、鸡、鱼、面食。《全书》加梗米一撮。
\x橘皮汤\x 治妊娠呕吐,不下食。
人参 竹茹 橘皮 白术(土炒。各二钱) 生姜(一钱) 浓朴(一钱五分,制)
水煎服。恶阻恶食责之脾虚,呕吐责之有火,所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也。此方竹茹能平少火,浓 朴能下逆气,橘皮、生姜所以开胃,人参、白术所以益脾,开胃益脾,欲其安谷云尔。
\x二香散\x 治妊娠胎动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起坐觉重。
香附子(一两,制) 藿香叶 甘草(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沸汤调下。
\x保生汤\x 治妊娠恶阻,少食呕吐,或兼吐泻作渴。
人参(一钱) 白术(土炒) 香附(制) 橘红 乌梅(一方作乌药) 炙草(各五分)
加生姜,水煎服。觉恶心呕吐,加丁香。予谓不若易砂仁七粒为稳。吐泻作渴则效在乌梅矣。作乌药者非。
\x半夏茯苓汤\x 治妊娠恶阻,呕吐心烦,头目眩晕,恶闻食气,好食酸咸,多卧少起,
百节烦痛,羸瘦有痰,胎孕不牢。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陈皮(各一钱) 熟地(胸满者去之) 旋覆花(无痰涎不用)
桔梗 半夏(汤泡七次,姜汁炒黄) 白芍(酒炒) 川芎 炙草(各五分)
加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服。《千金方》无旋覆花,有紫苏叶、细辛。有 热,加炒黄芩。有客热烦渴、口疮,去橘皮、细辛,加前胡、酒炒知母七分。若腹冷下利,去地黄,加 炒桂心五分。桂心炒用即不堕胎,然非真腹冷下利者不宜。若气逆作胀者,加麸炒枳壳、苏梗、制香附。
\x小和中饮\x 治妊妇胎气滞满,饮食停滞作胀。
陈皮 茯苓 浓朴(姜汁制。各一钱五分) 山楂 扁豆(炒。各二钱) 炙草(五分)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如呕者,加制半夏一二钱。如胀满气不顺者,加砂仁七八分。如火 郁于上者,加焦栀子一二钱。如妇人气逆血滞者,加紫苏梗、制香附之属。
以下二方出《全书·新方》,录之以备采择。
\x六味异功煎\x 治妊妇胃虚兼寒多呕者。
人参(二三钱)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干姜(一二钱,炒黄) 陈皮 炙草(各一钱)
水一钟半,煎服。
\x理阴煎\x(附附子理阴煎,六味回阳饮。) 治妊妇肝肾阳虚作呕者。此理中汤之变方也。
熟地(三五七钱,或一二两) 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 干姜(一二三钱,炒黄) 炙草(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八分,热服。治杂证,此方内或加肉桂一二钱。加制附子,即名附子理阴煎;再加人参,
即名六味回阳饮,治命门火衰,阴中无阳等证。
\x良方半夏茯苓汤\x 治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呕吐不止。
半夏(汤泡七次,姜汁炒黄) 陈皮 砂仁(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