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不从而没。
一妇发背。待其自破。毒瓦斯内攻而殁。开迟故也。东垣云。过时不烙。反攻于内。内既 消败。不死何待。
一指挥年逾五十发背。形症俱虚。用托里药而溃。但腐肉当去。彼惧不从。延至旬日。
肉皆败矣。虽投大剂。毒甚不救。古人谓坏肉恶如野狼虎。毒如蜂螫。缓去则戕性命。信哉。
一人年逾四十发背。心脉洪数。势危剧。经曰。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心脉洪数。乃心 甚。心主血。心气滞则血不流。故生痈也。骑竹马灸、灸其穴。是心脉所游之地。急用隔蒜 灸。以泻心火。拔其毒。再用托里消毒而愈。(此凭脉也。)
一人发背十八日。疮头如粟。内如锥。痛极。时有闷瞀。饮食不思。气则愈虚。以大艾 灸十余壮。不知热。内痛不减。遂明灸二十余壮。内痛悉去毒瓦斯大发。饮食渐进。更用大补 汤。及桑柴燃灸。瘀肉渐溃。(此凭症也。)
一人发背。疮头甚多。肿硬色紫。不甚痛。不腐溃。以艾铺患处灸之。更用大补药。数 日死肉脱去而愈。(此因症处治也。)
一人发背。 痛如灼。隔蒜灸三十余壮。肿痛悉退。更用托里消毒药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发背已四五日。疮头虽小。根畔颇大。隔蒜灸三十余壮。其根内消。惟疮头作脓 一人忽恶心。大椎骨甚痒。须臾臂不能举。神思甚倦。此谓夭疽。危病也。隔蒜灸。痒 愈盛。乃明灸(着肉灸也)五十余壮。痒止。旬日而愈。精要谓之灸有回生之功。信矣。
一人患此已四日。疮头如黍。 痛背重。脉沉实。与黄连内疏汤二剂少退。更与仙方活 命饮二剂而消。(此凭脉症也。)
一妇肿痛发热。睡语脉大用清心汤一剂而安。以金银花、甘草、天花粉、当归、栝蒌、
黄数剂渐溃。更以托里药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背毒。 痛发热。饮冷。多汗。便秘。谵言。以破棺丹二丸而宁。以金银花四剂而 脓成。开之。更用托里药而愈。
一太监发背。肿痛色紫。脉息沉数。良甫曰。脉数发热而痛者。发于阳也。且疮疡赤甚 。火极似水也。询之。常服透骨丹半载。乃积温成热所致。遂以内疏黄连汤再服稍平。更用 排脓消毒药。及猪蹄汤大乙膏而愈。
机按此条。因脉因服食而为之处治也。
一人伤寒后亦患此。甚危。取去死肉。以神效当归膏敷贴。饮内疏黄连汤。狂言愈盛。脉愈 大。更用凉膈散(二六)二剂。又以四物汤。(九)加芩连数剂而愈。
机按此条脉症不甚详悉。观其下后狂愈盛、脉愈大。似属虚也。仍用凉膈散下之。此必 形实进食。故用此也。
大凡患疮者责效太迫。一二剂未应。辄改服他药。及致有误。不思病有轻重。治有缓急 。而概欲效于一二剂。难矣。况疮疡一症。其所由来固深已久。又形症在外。肌肉溃损。较 无形之疾不同。安可旦夕取效。患者审之。
一人形实色黑。背生红肿。近髀骨下痛甚。脉浮数而洪紧正冬月。与麻黄桂枝汤。加酒 、生附子、栝蒌子、甘草节、人参、羌活、青皮、黄 、半夏、生姜六贴而消。此亦用托里 机按此条。因时因脉而制方也。
一水部年逾四十。髀HT 患毒已半月。头甚多。大如粟许。内痛如刺。饮食不思。怯甚。
至。此元气虚。疽蓄于内。非灸不可。遂灸二十余壮。饮以六君子(二)加藿香、当归数剂。
疮势渐起。内痛顿去。胃脉渐至。但疮色尚紫。瘀肉不溃。此阳气尚虚也。用桑柴火灸以接 阳气。解散其毒。仍以前药加参、 、归、桂。色赤脓稠。瘀肉渐腐。取去。两月余而愈。
(此凭脉症也)
夫邪气沉伏。真气怯弱。不能起发。须灸。灸而兼大补。若投常药。待其自溃。鲜不误 一人年逾六十。冬至后疽发背。五七日肿势约七寸许。不任其痛。视之脓成。彼惧开发 三日始以燔针开之。以开迟。迨二日变症果生。觉重如负石。热如炳火。痛楚倍常。六脉沉 数。按之有力。此膏粱积热之变。邪气酷热。固宜治之以寒药。但时月严凝。有用寒远寒之 戒。经曰。假者反之。虽违其时。以从其症可也。急作清凉饮子。加黄连秤一两半作一服。
利下两行。痛减七分。翌日复进。其症悉除。月余平复。
机按此条。因浓味因脉而为之治法也。
一人初生如粟。闷痛烦渴。便秘脉实。此毒在脏也。予谓宜急疏去之。以绝其源。使毒 不致外侵。彼以为小恙。乃服寻常之药。后大溃而没。
一士因脚弱求诊。两手脉皆浮洪稍鼓。饮食如常。懒于言动。肌起白屑如麸片。时在冬 予作极虚处治。询知半年前背臀腿三处。自夏至秋冬节次生疽。率用五香连翘汤。十宣散。
今 力。补药应效已渐。病家嫌缓。自作风病治。炼青礞石二钱半。以青州白丸作料。煎饮子顿 服之。予谏不听。因致不救。
一人背疮毒瓦斯未尽。早用生肌。背竟溃烂。予以解毒药治之得愈。又一人患毒瓦斯始发。
骤用生肌。其毒内攻而死。
一人年逾四十。发背五日不起。肉色不变。脉弱少食。大便不实。予谓凡疮未溃脉先弱 于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