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气血大亏之际,而感受七情六淫,致令营卫不行,逆于肉里,
乃生痈肿。况元气不足,岂可轻投巴 悍之剂,只宜大补气血,托里八珍汤丸内 少加温暖药,使营卫通行,毒瓦斯消散,无不安矣。不然反致虚损,疮亦败坏,溃而 不敛,多致不救。
新产半月左右,忽发痈肿于四肢胸腹 者,是败血不尽,流滞经络,或气血虚弱,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也。如败血瘀滞者,则 肿赤痛,而脉弦洪有力,当补血行血之中,佐以导瘀疏气为主。如气血虚弱,营 涩卫逆者,则平塌散漫,而脉虚微无力,当大补气血为主;如十全八珍之属,以固本 元,扶胃气,气壮血和,其毒自解。若以毒治,而用清凉解毒,势必不脓不溃,变成坏证矣。
<目录>卷六<篇名>论师尼孀妇处女疮疡治法不同属性:此辈虽云牝体,岂异于妻外家乎?虽无房室,常有忧思之苦,欲心蒙而不遂,有 失交欢,气血欠和,阴阳乖戾,凡有疮疡治法亦异。虽内托补中,必须调经舒郁安 神之药,随证治之为当。
澄曰∶此等人所患痈疽、瘰 、失营、乳痞、阴 等证,生于厥阴、少阳部位者 居多,皆缘抑郁不舒,所求不遂,群火沸腾,真阴销烁,施治之法,专主养血舒郁 宁神,兼用托里排脓之品,庶可保无变证。更有愆期处女,郁结于中而成疮疡者,又 当劝其父兄,早为完配,俾天地和而雨泽降,夫妇和而家道成,毕姻之后,未溃者 每多消散,久不敛者,亦易于收功矣。
<目录>卷六<篇名>论疮疡三因受病主治不同属性:三因者,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此说从于先古。其词意尚有发而未尽者,内 因者,皆起于七情,蕴结于内,又兼浓味膏粱,熏蒸脏腑,房欲劳伤,亏损元气,乃 五脏受之,其病由此内发者,但发之多在富贵人及肥胖者,十有八九。其见证疮多 坚硬,根蒂深固,二便不调,饮食少进,外软内坚,平陷无脓,表实里虚,毒多难出,
得此者,即病证之内伤也,故曰内因。外因者,皆起于六淫,体虚之人,夏秋露卧,
当风取凉,坐眠湿地,以致风寒湿气袭于经络;又有房事后得之,其寒毒乘虚深入 骨髓,与气血相凝者,尤重;或外感风寒,发散未尽,遂成肿痛,此肌肉、血脉、筋 骨受之;其病由此外来者,发之多在不善调摄,浇薄劳碌人,十有八九。见证多寒 热交作,筋骨疼痛,步履艰辛,湿痰流毒,以及诸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风 湿风温,天行时毒等证得此者,即疾病之外感也,故曰外因。又有不内外因,内无 七情干内,外无六淫伤外,何由来也?其病得之于饥饱劳役,喜怒不常,饮食者,冷 热不调,动作者,勤劳不惜,以致脏腑不和,营卫不顺,脾胃受伤,经络凝滞,故 为疾者,外无六经形证,内无便溺阻隔,其病多生于膜外、肉里、肌肤之间,如瘰 、
痰注、气痞、瘿瘤之属,治法不必发表攻里,只当养气血,调经脉,健脾和中,行 痰开郁治之,法为最善。此是三因,理之尽矣。
<目录>卷六<篇名>论医者胆大心小属性:薛立斋曰∶大抵病有浅深,效有迟速,亦有阴虚阳实,呼吸转移,医者须要胆大 心小。胆欲大者,有决断之才,识见之能,当刺则刺,当攻则攻,不宜攻刺者止之,则 能知标本矣。心欲小者,有救义之心,无苟取之念,富者辞之伤廉,贫者取之伤惠,
须要见利思义,庶称医职。
澄曰∶胆欲大者,非不辨虚实阴阳,不察穴道虚怯,妄施刀针,溷投攻伐,横行 放胆,罔顾病患性命,必须临证时,先看初起时病者元气虚实,次看疮之阴阳险否,
然后用药调治,当攻即攻,可补便补,不可因循耽误,致令变态不虞,认得真确,胆 量方可放大,若临证不多,妄用刀针,乱施攻补,则误事不浅矣。
<目录>卷六<篇名>论分经络部位气血多寡属性:王肯堂曰∶人身之有经络,犹地理之有界分,治病不知经络,犹捕贼不知界分,
其能无诛伐无过之咎乎!况手足十二经络,有气血多少之分,如手少阳三焦、足少阴 肾、足太阴脾,多气少血;手厥阴心包络、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多血少气;手 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多气少血,此其大较也。多血少气者,易愈,多气少血者,难 疗。气多之经,可行其气;血多之经,可破其血,不可执一也。
朱丹溪曰∶臀居小腹之后,而又在其下,此阴中之阴也,其道远,其位僻,虽 曰太阴经多血少气,多血气运不到,气既不到,血亦罕来。中年已后,不可生痈,才 有痛肿,参之脉证,但见虚弱,便与滋补,血气无亏,可保终吉,若用寻常驱热拔毒 舒气之药,虚虚之祸,如指诸掌,可不慎欤!(《心法》)
又曰∶诸经惟少阳厥阴经疮疡,务宜预防,以其气多血少也。其血本少,肌肉 难长,少阳更有相火,遽用破毒之剂,以伐阴血,祸不旋踵。
刘浓宗曰∶凡疮疡,不系膏粱丹毒火热之变,只因虚劳气郁所致,止宜补形气,
调经脉,其疮当自消散,盖不待汗之、下之而已也。其不详脉证,经络受病之异者,
下之先犯病禁经禁,故致失手如此。
又曰∶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