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素虚,精神怯弱,或脓水出多,神无所主,以致睡 卧昏倦,六脉虚细,手冷身凉,便溏或秘,胸膈或宽不宽,舌虽润而少津,口虽食而 无味,疮弦不紧,肉色微红,总由不足,大补堪题。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白芍 黄 熟附子 山萸肉 砂仁 北五味 陈皮 广木香 炙甘草 姜枣引,食远服。服至精神回,手足暖,脾胃醒,肉色红为度。凡见此等证候,
乃真气虚脱,已欲变坏之病,非此不回也。
\x独参汤\x 溃后脓水出多,气血虚极,或恶寒,或发热,或自汗冷汗,或手足指甲青冷,或身凉脉细。
人参(二两切片)
作一剂,水二盅,枣十枚,煎一盅徐徐服之,若煎至稠浓,即为膏矣,作三次用,温酒化服亦可。
\x清震汤\x(《正宗》) 溃疡,脾胃虚弱,或误飧生冷,或气恼劳役,或入房梦遗,致 火邪乘入中脘,乃生呃逆,宜急服之。
人参 陈皮 半夏 炙甘草 益智仁 香附 柿蒂 熟附子 泽泻 姜枣灯心引,如手足不冷去附子不用,如口干便燥火呃者,去附子加川连五分。
\x托里黄 汤\x 治气虚作渴。
嫩黄 (蜜炙六钱) 甘草 天花粉(各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频服。加人参一钱尤妙。
\x黄 六一汤\x 当服此药,终身可免痈疽之疾,治渴补虚。
绵黄 (去芦,六两。一半生,一半焙,一半盐水 润,饭上蒸三次,焙干,锉细) 粉甘草(一两。一半生锉,一半炙黄)
水煎服亦可,或为细末,每服二钱,早晨日午以白汤调服,初服酒调亦妙。
\x止痛当归汤\x 治脑疽背疽,穿溃疼痛。
当归 生地 白芍 人参 炙甘草 官桂(各等分) 黄 水煎服。
此足阳明厥阴药也。当归、生地活血凉血,人参、黄 益气补中,官桂解毒化 脓,毒化成脓,则痛渐止,芍药和脾,酸以敛之,甘草扶胃,甘以缓之,则痛自减矣。
\x参术地黄膏\x(《正宗》) 痈疽发背等证,大脓后,气血大虚,急宜用此。
上好人参(半斤。切片,用水五大碗,砂锅内慢火熬至三碗,将渣再煎汁一碗,共享密绢滤清,复熬稠 浓,将瓷罐收贮,听用之耳) 云片白术(六两,熬同上法) 怀庆地黄(六两,熬同上法)
以上三膏各熬完毕,各用磁盖碗盛之,顿入水中,待冷取起,盖勿泄气,如患者 精神短少,懒于言动,短气自汗者,以人参膏三匙,白术膏二匙,地黄膏一匙,俱 用无灰好酒一杯,顿热化服。如脾气虚弱,饮食减少,或食不知味,或已食不化者,用 白术膏三匙,人参膏二匙,地黄膏一匙,好热酒化服。如患者腰膝酸软,腿脚无力,皮 肤手足粗涩枯槁者,用地黄膏三匙,人参、白术膏各二匙化服。如气血脾胃相等,无 偏胜者,三膏各二匙,热酒化服。此膏用于清晨,并临睡时,各进一次,自然强健 精神,顿生气血,新肉易生,疮口易合,任疮危险势大脓多者,可保终无变证。如夏 炎天热,恐膏易变,分作二次熬用亦好。愈后能服,须发变黑,返老还童。以上诸方,功难尽此。
\x八仙糕\x(《正宗》) 痈疽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 病久病,但脾虚食少,呕泄者并妙。
人参 白茯苓 山药 芡实 莲子肉(各六两) 糯米(三升) 梗米(七升) 白蜜(一斤) 白 糖霜(二斤半)
上将人参等五味各为细末,又将糯粳米亦为粉,与上药末和匀,将白糖和蜜汤 中顿化,随将粉药乘热和匀,摊铺笼内,切成条糕蒸熟,火上烘干,瓷器密贮。每日 清早用白汤泡食数条,或干吃亦可。但遇知觉饥时,随用数条甚便。服至百日,轻 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x八仙糕\x(郑氏秘方) 治脾泄肾泄,并远年休息痢神效。
菟丝子 鱼膘(切片,干面炒珠) 山药(炒) 芡实(炒) 白茯苓 建莲肉(去心炒) 薏苡仁 (炒) 白扁豆(炒,各四两) 谷芽(炒八两) 粳米(炒黄,十八两) 锅巴(三十六两)
共磨细末,每早用开水入白糖少许调服一二两,屡建奇功。
\x胃爱丸\x(《正宗》) 治溃疡脾胃虚弱,饮食诸味不喜,屡用开胃进食之药不效者,
此脾崩之象,宜服此丸,进食为吉。
清河人参(一两) 云片白术(鲜白者,米泔浸去涩水,切片晒干,同麦芽拌炒,一两) 怀庆山药(肥 大上白者切片,用男乳拌湿,候润透,晒干微焙,一两) 上白茯苓咀(一两。一分浓片,用砂仁二钱同茯 苓合用,内饭上蒸熟,只用茯苓) 甘草(炙,三钱) 白豆蔻仁(三钱) 真广陈皮(用陈老米先炒黄色,
方下陈皮同炒,微燥勿焦,六钱) 建莲子肉(去心去皮,切片,五钱) 真小紫苏(蜜拌透,晒干微蒸片 时,连梗叶切片,五钱)
上为细末。用老米二合,微焙研粉,泡荷叶汤打糊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清米汤不拘时服。
\x红铅造化丹\x(《正宗》) 治痈疽元气不足,软陷不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