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气血浇薄者。盖四肢属脾土,所以多生两手。
李东垣曰∶蝼蛄串,所谓蝼蛄者,虫名也,形似蜻蜒,翅短而尾长,善近风喜 水,故患此者,不破则易已,如溃不断其 脓水,势必贯串上延肩井,下串臂肘,一串二,二则串三。失治则脓血侵蚀,筋骨 惨痛。此缘五脏受湿,六腑蓄热,故外伤皮肤,遂成斯毒。
朱丹溪曰∶蝼蛄串生于臂内中廉,属包络经,由思虑伤脾,脾伤则运化迟,故 生浊液,流于肌肉,脾气郁滞不舒,凝结而成。初起筋骨如中流矢,疼痛渐增,漫 肿坚硬,不红不热,连肿数块,臂膊不能转动;日久其肿块渐次溃破,孔孔时流白 浆,内溃串通诸孔,外势肿破不消,脓血淋沥如漏。虚证来添如面黄食少削瘦,甚 则午后寒热交作,而成败证也。初宜逍遥散,次用人参养荣汤,调和气血,扶助脾 胃,十中可保三四。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肘后毒门主论属性:胡公弼曰∶肘后毒乃风毒流走,气血凝滞,脉通五指,结成肘毒。(《青囊》)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肘痈门主论属性:《心法》曰∶肘痈生于肘之围绕,由心肺风火凝结而成。形小为疖,形大为痈。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手足鱼脐疮门主论属性:申斗垣∶鱼脐疮形似鱼脐,生于肘肚者,是手少阴心经多气少血,少海、灵 道上是也。生于小腿肚者,是足少阳膀胱经多血少气,承山、飞扬二穴上下是也。(《启玄》)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腕痈门主论属性:王肯堂曰∶腕痈生于手屈之处,俗名手牛押屈,此手三阴经风热聚毒之所致也。(《准绳》)
李东垣曰∶腕痈生于手腕背,而属手三阳,由风火凝结而成,乃皮肉浇薄之处。
若迁延日久不溃,或漫肿平塌,既溃,腐烂露骨者逆,难于收功。
\r腕痈\p04-a41a113.bmp\r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兑疽门主论属性:\r兑疽\p04-a41a114.bmp\r 陈实功曰∶兑疽生于手之动脉处,肿痛寒热,痛彻手膊,举动不便者是。
朱丹溪曰∶兑疽生手腕里面横纹后,前稍动脉之间,左右同,乃肺经门户。若发 疽或溃深,则肺气大泄,最为险候。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疮门主论属性:王肯堂曰∶ 疮生于手足间,相对如新茱萸,痒痛折裂搔破,则黄水淋漓,有 孔如 ,久而生虫。(《准绳》)
《心法》曰∶ 疮生于指掌之中,形似茱萸,两手相对而生,亦有成攒者。初起 黄白脓泡,痒痛无时,破流黄汁,时好时发,极其疲顽。由风湿客于肤腠而成。宜 以润肌膏搽之。若日久,内必生虫,用藜芦膏擦之。兼戒口味。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疮门主方属性:\x藜芦膏\x 苦参 藜芦(各一两)
猪油八两熬枯去渣,入松香一两化开离火,加枯矾、雄黄一两搅匀,候温涂之。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筋疽门主论属性:窦汉卿曰∶筋疽生臂之动脉间,筋寄之上,臂膊不能屈伸,若不速治,溃烂筋 脉,必成废疾。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脉骨疔门主论属性:申斗垣曰∶脉骨疔,又名鱼脐疔,生于掌后横纹陷中,根行甚急。亦有生肘臂 间者,红者为疽,黑者为疔,有红丝者是也。宜用针先针断红丝,后服追疔丸剂,外 敷丝瓜叶膏。(《启玄》)
王肯堂曰∶又名穿骨疽,生于间使穴,在掌后横纹上三寸,两筋陷中。属包络经 蕴热凝结而成。
又曰∶如溃穿骨缝,从臂外侧出脓者险。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脉骨疔门主方属性:\x丝瓜叶膏\x 丝瓜叶 韭菜叶 连须葱(各等分)
同入石臼内研如泥,以热酒中和去渣服,以渣病在左手敷左腋,病在右手敷右 腋,胁下亦敷。在左足敷左胯,病在右足敷右胯,病在中敷心脐,并用布缚,候红 丝皆白为安。如有潮热,亦用此法,令人抱住,不可放手,恐毒瓦斯颠倒难救,病患 发颤跌倒,亦难救。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五指所属脏腑穴道图说属性:大拇指属脾土。脾气通于口,络联于大指,通背右筋天枢穴、手列缺穴、足三里穴。
二拇指名曰食指,属肝。肝气通于目,络联于食指,通于小天心穴、足太溪穴。
中拇指名曰将指,属心。心气通于舌,络联于将指,通背左筋心俞穴、手中冲穴、足涌泉穴。
四拇指名曰无名指,属肺。肺气通于鼻,络联于无名指,通胸前膻中穴、背后风门穴。
小拇指属肾,肾气通于耳,络联于小指,通目瞳人、手合谷穴、足大敦穴。
大肠筋在食指边,络联于虎口,直到 食指侧巅。
小肠筋在小指外边。络联于神门,直至小指侧巅。
(穴在阳掌者)
内牢穴 在手心正中。
大横纹 在手掌下一道横纹。
离宫 在将指根下,属心火。
浮心穴 在大横纹左边。
坎宫 紧与离宫对,在小天心之上,属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