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 皮麻骨痛,发于腰胁。气虚胃弱之人,切不可过与补阳之药,恐内受热剂则虚热愈盛,盛则透伤内膜,切宜慎之。(《理 例》)
又曰∶昔一人胁下生痈,后成漏疮,状如牛眼,脓血不止。治法以盐少许纳牛耳 中,然后取牛耳中垢敷漏上,数次即瘥。如不用盐,牛耳不痒,垢亦难取,故取垢必须盐也。
胡公弼曰∶人之两胁,乃足厥阴肝经 气分出入之道路,一有阻滞,不得疏通,郁而为痛,故血亦因之而凝聚矣。是以胁之上下发毒,皆属肝经。(《青囊》)
王肯堂曰∶蜂窝两胁双发疽,或发于左胁,或发于右胁,或两胁双发,乃足厥 阴肝经期门及章门穴,是经多血少气,如上至渊液、辄筋二穴,属足少阳胆经,多 气少血,因气虚而得,不可用热剂,恐伤骨膜。(《准绳》)
冯鲁瞻曰∶胁痈者,乃足厥阴、少阳之经,相火之司也。苟或肝胆之气不平,则 风火内搏,荣逆血热而郁聚为脓矣。(《锦囊》)。
《心法》曰∶胁疽生于软肋,肋有硬骨者为肋,肋下软肉处为季胁,乃肝胆怒火 凝结而成。多生体虚之人,初如梅李,渐长如碗如盆。
<目录>卷二十\胸膺脐腹部<篇名>胁疽门主方属性:胁痈。
地榆 金银花(各五钱) 川贝母 当归(各二钱) 穿山甲(炮) 赤芍(各三钱) 皂角刺 连翘 白芷(各一钱五分) 甘草节(一钱) 夏枯草(一两)
先煎后入药 鼠粘子(一钱五分) 紫花地丁(一两)
煎滤汁再入 鲜菊花根一两捣汁和服。
<目录>卷二十\胸膺脐腹部<篇名>内发丹毒门主论属性:\r内发丹毒\p04-a41a144.bmp\r 王肯堂曰∶内发丹毒,胁下至腰胯间肿痛,赤色如霞。治之稍缓,毒攻于内,呕 哕昏迷,胸腹 胀者死。二便不通,遍身青紫者死,急砭出恶血,服防风通圣散去 白术、甘草,紫金丹、胜金丹汗之。服汗剂得汗则生;无汗则死。呕吐不食谵语者死。(《准绳》)
《心法》曰∶内发丹毒,由肝脾二经热极生风所致。生于肋骨,延及腰胯,色赤 如霞,游走如云,痛如火燎,急向红肿周遭砭出紫黑血,以瘦牛肉或羊肉片贴之,其 毒即可减去一半。若呕哕昏愦,胸腹 胀,遍身青紫者,则为毒瓦斯内攻,属逆。
<目录>卷二十\胸膺脐腹部<篇名>侠荧疽门主论属性:\r侠荧疽\p04-a41a145.bmp\r 《鬼遗方》云∶侠荧疽,肿起发肋及两肩肘头,二十日不穴死。九日可刺,发赤 白相间,脓多可治,赤白全无者不治。又云∶两肋起疽名为发肋。初肿盛至数日不 穴,攻即肿大如杯碗,高如鏊背,痛彻内肠绞刺,左边患应右边痛,右边患应左边痛,唯有此处多是内毒,却入攻而死 者多。人有斯患,急以针刺出脓血,则免内攻伤内矣。
《心法》曰∶肋疽,即侠荧疽,生于肋条骨间,由肝火郁怒结聚而成。初如梅李,
渐大如碗,色紫 痛,连及肩肘,患在左痛牵右肋,患在右痛牵左肋,二十一日得稠脓为顺,届期溃出清水者逆。
<目录>卷二十\胸膺脐腹部<篇名>骨羡疮门主论属性:\r骨羡疮\p04-a41a146.bmp\r 申斗垣曰∶骨羡疮,乃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生于神堂二穴,乃隔关、膈俞 穴。初发作痒不可忍,如燎浆水 ,抓破内见骨,过十日遍身作痒,不可治也。(《启玄》)。
<目录>卷二十\胸膺脐腹部<篇名>黄瓜痈门主论属性:申斗垣曰∶黄瓜痈,生胁前,长尺余,
高起二寸。上头小者谓之逆毒难治,下头小者谓之顺毒可治(《启玄》)
\r黄瓜痈\p04-a41a147.bmp\r <目录>卷二十\胸膺脐腹部<篇名>腰带痈门主论属性:\r腰带痈\p04-a41a148.bmp\r 汪省之曰∶腰带痈生于胁下近腹束带之处。乃风热留滞膀胱,不能渗利,壅于肌表而成也。(《理例》)
窦汉卿曰∶火腰带毒,乃心肝二经热毒,流滞于膀胱不行,壅于皮肤,此风毒也。宜清肝为主,忌外敷药。(《全书》)
薛立斋曰∶火腰带生系带之处,初起如桃,渐渐红肿,宜用断毒截腰法敷之。否 则渐生五六小毒,沿腰如索缠绕,先赤肿,后溃烂,寒热交作,疼痛难忍,其色紫恶。
<目录>卷二十\胸膺脐腹部<篇名>腰带痈门主方属性:\x断毒截腰法\x 白芨 雄黄(各一两)
研细末。鸡蛋清调敷四围六七重,干则易之。敷五六日不再流则妙。
<目录>卷二十\胸膺脐腹部<篇名>幽痈门主论属性:《心法》曰∶幽痈生脐上七寸,初起如粟,渐增漫肿疼痛,形如鹅卵,甚则坚硬,
痛牵胸肋,由过食膏粱浓味,忧思气结,肠胃不通,火郁成毒,自内而外发也。
<目录>卷二十\胸膺脐腹部<篇名>中脘疽门主论属性:《心法》曰∶中脘痈,一名胃疽,发于心胸之下,脐上四寸,属任脉经。(中脘穴。)隐 痛日久,向外生疽,坚硬漫肿,皮色无红无热,由过食炙 ,以致胃腑火毒而成。人 迎脉盛是毒瓦斯攻里,作呕不食,咳吐脓痰者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