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红花各二钱,羊踯躅一钱,水煎服。一剂瘀去新生,骨即 合也,又二剂去大黄,再服四剂全愈。外治膏药加末药掺伤处为妙。全体神膏∶当 归、生地、红花各二两,牛膝、续断、刘寄奴、地榆、茜草、木瓜、小蓟、人参、川 芎、白术、黄 各一两,甘草五钱,桑木枝四两,杏仁、皂角、柴胡、荆芥各三钱。
麻油三斤熬数沸,以麻布滤去渣再煎,滴水成珠,加入水漂过黄丹一斤四两,收为 膏,勿太老。再用自然铜醋浸烧七次,海螵蛸、乳香、花蕊石各三钱,没药二钱,麒 麟竭五钱,白蜡一两为末,乘膏未冷,投入膏中,以桑木棍搅匀,取起以瓦器盛之。
临时以火炖摊,大约每张重一两,摊毕再 入胜金丹∶麝香、花蕊石、象皮各三钱,血竭三两,乳香、海螵蛸、没药、樟脑、人 参、木耳灰、三七根、儿茶各一两,古锻石、紫石英各二两,自然铜、冰片、干地 虱、干大粪、琥珀各一钱,生甘草五钱,土狗十个,研细和匀,瓷瓶密贮。每膏一张 用末药三钱掺膏上贴之。凡接骨不须二个也,重则二个,此乃绝奇绝异之方;倘骨 未损伤,只贴膏药,不必用胜金丹。内外治法三方,有不可形容之妙,内外兼治,旦 夕奏功,得此三方,无折骨之不救也。(《冰鉴》)
\r跌打损伤\p04-a41a217.bmp\r 《丹心》曰∶凡金疮及折伤,不可饮冷水,血见寒则凝,入心则死。
蒋示吉曰∶跌打损伤,筋断血流不止者,独胜散主之。(《说约》)
冯鲁瞻曰∶胎前如有跌扑所伤,须逐 污生新为主,佛手散最妙。腹痛加益母草服,如痛止则母子俱安;若胎已损,则污 物并下,再加童便制香附、益母草、陈皮煎浓汁饮之。如从高坠下,腹痛、下血、烦 闷,加生地、黄 补以安之。如因跌扑腹痛下血,加参、术、陈皮、白茯苓、炙甘 草、砂仁末以保之。如胎下而去血过多,昏闷欲绝,脉大无力,用浓浓独参汤冲童便 服之。小产本由气血大虚,今当产后,益虚其虚矣,故较正产,尤宜调补。
《素问》云∶人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 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
刺三毛上各一 ,见血则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缪剌论。)
《灵枢》云∶有所坠堕,恶血留内,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行,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又中风有所击扑,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又头痛不可取于 者,有所击堕,恶 血在内,若肉伤痛未已,可侧刺,不可远取之也。(邪气脏腑及厥阴篇。)
《灵枢》曰∶身有所伤,出血多,反中风寒,若有所坠堕,四肢懈惰不收,名曰 体惰。取小腹脐下之三结交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三结交者,即关元穴是也。寒热篇。)
《内经》云∶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堕,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呕逆。
《金匮》云∶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其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脉经》云∶从高颠扑内有血,腹胀满,其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李东垣曰∶夫从高坠下,恶血留于内,不分十二经络,医人俱作中风,肝经留于 胁下,以中风疗之。血者,皆肝之所生,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于胁下,
盖肝主血故也。痛甚则必有自汗,但人人有汗出,皆属风证,诸风皆属于肝木,况 败血凝泣,逆其所属入于肝也。从高坠下逆其上行之血气,非肝而何,非伤寒无汗,
既曰汗必自风化之也。故以破血行经药治之。凡寒凉之剂不可轻用。(《医学发明论》)
刘宗浓曰∶打扑金刃损伤,是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外受有形之物所伤,乃血 肉筋骨受病,非如六淫七情为病,有在气在血之分也。所以损伤一证,专从血论,但 须分其有瘀血停滞而亡血过多之证。盖打仆堕坠,皮不破而内损者,必有瘀血。若 金刃伤皮出血,或致亡血过多,二者不可用同法而治,有瘀血者宜攻利之,若亡血 者兼补而行之,又察其所伤有上下轻重深浅之异,经络气血多少之殊,唯先逐瘀血,
通经络,和血止痛,然后调气养血,补益胃气,无不效也。
《脉经》云∶金刃跌仆,脉病不相应者死。
戴院使云∶扑踣不知曰颠,两手相搏曰扑,其为损一也。
又曰∶大法固以血之瘀失,分虚实之补泻,亦当看损伤之轻重,轻者顿挫气血,
凝滞作痛,此当导气行血而已。重者伤筋折骨,此当续筋接骨,非调治三四月不得 平复;更甚者气血内停,沮塞真气不得行者必死,急泻其血,通其滞,亦或有可治焉。
《伤损论》曰∶夫伤损必须求其源,看其病之轻重,审其损之浅深。凡人一身之 间,自顶至足,有斫伤、打伤、跌伤及诸刃伤者皆有之。凡此数证,各有其说。有 当先表里而后服损药者,为医者当循其理治之。然医者意也,不知意者,非良医也,
或者禀性愚昧,不能观其证之轻重,明其损之浅深,未经表里通利,先服损药,误 人多矣。有因此痰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