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吴(茱萸)山萸(肉),瞿麦阿胶甘草扶,代赭(石)紫(石)英(当)归白术,青皮羌 活蔓荆(子)都。
又曰∶肝实,以白芍药泻之。
又曰∶肝主风。自病则风搐拘急,急食甘以缓之;佐以酸苦,以辛散之。实搐力大,泻青丸。虚搐力小,
地黄丸。
又曰∶心乘肝,实邪状热而搐。
又曰∶肺乘肝,贼邪气盛则前呻呵欠,微搐,法当泻肺。先补木脏肝,地黄丸;后泻肺,泻白散。
又曰∶脾乘肝,微邪多睡体重,搐,先当定搐,泻青丸;搐止,再见后证,则别法治之。
又曰∶肾乘肝,虚邪憎寒,呵欠而搐,羌活膏。
又曰∶凡肝经得病,必先察其肺肾两脏,原其起病,然后更审肝经之虚实。然 肾者,肝之母。金者,木之贼。今肝得病,若非肾水不能相生,必是肺金鬼来相攻,故 须审其来在肺,先治肺,攻其鬼也;其来在肾,滋其根也;方审本脏虚实而用寒温 之剂以治之。若肺克肝,既受病,先诊肺脉,若洪宜杏苏菀桔。
扁鹊曰∶脉长而弦,病出于肝。脉大而洪,病出于心。脉下坚上虚,病出于脾。脉涩而浮,病出于肺。
脉小而紧,病出于肾。
喻嘉言曰∶肝至春月之荣,不自春月始也。始于秋冬收藏之固,设冬月水脏所 储者少,春月木即欲发荣,其如泉竭不足以溉苞穣何?蛰虫尚知闭户,岂君子可无 居室之功耶!
《 言》曰∶肝者,干也,属木,象木枝干也。
《脉经》曰∶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经曰∶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又曰∶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
又曰∶多食辛,则筋挛急而爪枯。
又曰∶阴出之阳则怒。
《丹心》曰∶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便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
(治怒方∶香附、甘草各一两,和研细。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延寿书》柳公度曰∶但平生未尝以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耳。
先贤诗曰∶怒来剧炎火,焚和徒自伤,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灵枢》曰∶悲哀动中则伤魂。
经曰∶肝虚而肺气并之,则为悲。
又曰∶悲则气消。
子和曰∶肝藏血,血不足则恐。盖肝胆实则怒而勇敢,虚则善恐而不敢也。
《灵枢》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矣。
经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又曰∶诸脉者,皆属于目。
又曰∶诸筋者,皆属于节。
又曰∶故人卧,血归于肝,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金匮真言论》曰∶春气者,病在头,肝之应也。
《真诰》曰∶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牖。视多则镜昏;听众则牖闭。
又曰∶肿胀水肿有十种之分,两胁紧痛为肝水。
经曰∶青如翠羽者生,青如草色者死。
又曰∶实则梦山林大树,虚则梦细草 苔藓。
补∶木瓜、枣仁、阿胶、薏苡仁。
泻∶青皮、柴胡、笠槐队诖缈冢恍檎撸 擞 葱∮诖缈谝病 足少阳胆引经药歌∶ 子胆柴胡半夏宜,草龙胆剂更为奇,柴胡又走青皮下,向道功多不必疑。
《灵枢》曰∶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有苦汁,心中淡淡,恐如人将捕之,嗌 中 然,数唾。
又曰∶手厥阴之脉,是动则心中淡淡,大动。
经曰∶胆虚则恐畏不能独卧,胆实则怒。
又曰∶胆实则怒而勇敢,胆虚则善恐而不敢也。
《入门》曰∶胆虚则不眠,胆实则多睡。
又曰∶痛闷,左边五肋之中血瘀,生瘿马刀。
又曰∶胆候咽门,故热壅则生疮肿痛。
又曰∶胆病多寒热。
又曰∶胆虚宜仁熟散,胆实宜半夏汤。
又曰∶小柴胡汤治寒热住来,乃少阳经主药也。水煎,澄清温服,则能入胆。
《灵枢》曰∶胆为足少阳,其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罘(音轻,直视如惊貌。)绝系,绝系 者一日半死矣。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脉经》曰∶胆绝七日死。何以知之?眉为之倾。
又曰∶肿胀水肿有十种之分,口苦嗌干为胆水。
补∶木通、龙胆草。
泻∶柴胡、青皮。
温∶半夏、川芎、生姜、陈皮。
凉∶黄连、竹茹。
引经报使∶柴胡本经,川芎上行,青皮下行。
<目录>卷三\内景图说(上)
<篇名>脾属性:脾者,卑也。在胃之下,裨助胃气,以化谷也。脾胃属土,俱从田字;胃居正中,
田字亦中;脾处于右,田亦偏右。
经曰∶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遗篇《刺法论》曰∶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r脾图\p04-a41a15.bmp\r 滑氏曰∶掩乎太仓。
华元化曰∶脾主消磨,养于四旁。
经曰∶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俞当十一椎下,闻声则动,动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