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48-疡医大全-第58页

磨胃而主运化。其合肉也,其荣唇也,开窍于口。
《难经》曰∶脾重二斤三两,广扁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与智。
经曰∶足太阴脾经。
又曰∶是经多气少血。
又曰∶已时气血注于脾。
《黄庭经》人身神名曰脾神,常在字魂停。
又曰∶脾藏意,意者,记而不忘者也。
《内经》曰∶脾在志为思。
又曰∶思则气结。(注云,系心不散,故气亦停留而结也。)
皇甫谧曰∶思发于脾而成于心,过节则二脏俱伤。
《灵枢》曰∶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又曰∶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
又曰∶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虑而处物谓之智也。
又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
又曰∶口唇者,脾之官也,脾病者,唇黄。
岐伯曰∶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
《难经》曰∶饮食劳倦则伤脾。
《入门》曰∶脾居中脘一寸二分。上去心三寸六分;下去心三寸六分;中间一寸 二分,名曰黄庭。脾居一身之中,故曰黄庭。
经曰∶脾者,在天之湿;在地之土;在人为脾;在时为四季;在方为中央;在色为黄;通窍唇口。
经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
又曰∶脏真濡于脾脏,肌肉之气也。心火为母,肺金为子;与胃为腑,克肾水,主 养肌肉,若久坐则伤肉。司藏意智。其类土,其畜牛,其卦坤,其性信,其华在唇 四白,其谷稷,其虫蜾,其果枣,其菜葵,其应四时,上为镇星,其病在肉,其音宫,
宫者中也,土位居中,为五行建级也。其数五,其臭香,其声歌,其气呼,其液涎,
其味甘,外应四肢而色黄。然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土。
《灵枢》曰∶脾应肉,肉 ( ,分理也。)坚大者胃浓。更脾主湿,然湿则伤脾。风气 胜则病,其病之候,则必面黄,善思善嗜,体重卵痛,四肢不改而怠惰。脾实则肢体 重着而不举,腹胀尿秘而善饥,昏睡身热而饮水。脾虚则少气,吐泻生风,或乳食 不消,肿胀肠鸣,四肢无力。脾绝则脐突唇反,环口黧黑,柔汁发黄。然脾绝者十 二日死。平脉则寄旺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日,其脉温浓,盖因气行脏腑之间,故和平不 得见其衰乃形焉;贼脉则弦长而紧,与夫面青皆逆;危脉则状如鸡雀啄,止而复来。
经曰∶脾主长夏,中央己土,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
又曰∶脾变动为哕。
《灵枢》曰∶脾者,主为卫使之回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色小理者脾小,
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 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脾大则苦凑, 而痛,
不能即行。脾高则 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加于大肠,脏苦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
脾脆则善病消瘅;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
又曰∶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脾为牝脏,牝者,阴也。
《入门》曰∶脾为谏议大夫。盖饮食人之大欲,心所欲食,而脾不能化,则不敢 食,故名为谏议也。巳脾土,辰胃土,位居中央,谓之孤脏,其形如马蹄,内包胃 脘象土形也。诸经之气交归于中,以营运之气,意之舍也。
又云∶脾为阴脏,位处中焦,主养四脏,故呼吸以受谷气,以其上有心肺,下 有肾肝,故曰在中。
又曰∶土寄王于四季,尤王于长夏。(六月也。)相于夏,废于秋,囚于冬,死于春。其 王日戊己;王时食时日 ;(食时,侵晨至食时也。 ,日囚也。)困日壬癸;困时人定夜半;死日 甲乙;死时平旦日出,皆本时也。( ,音耋。)
经曰∶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 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 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又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
又曰∶谷气通于脾。
又曰∶精气并于脾则畏。
又曰∶脾恶湿。
又曰∶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又曰∶久坐伤肉,劳于脾也。
又曰∶脾为万物之母。胃为水谷之海。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径至,必因 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 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也。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不至头,下不至足,不得主时也。)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答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
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