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俱至于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病胜脏故死。
又曰∶胃实不眠。
又曰∶卧寐不宁,乃胃中之津液干枯,不能内荣其魂魄也。
凡饮食减而大便转觉艰涩者,胃病而运化之机迟也。肌肉消瘦者,胃主肌肉也。
形体困倦者,胃病而约束之机关不利也。
阳明邪实。(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阳明正虚。(故喜火,喜日月光者,喜助正也。)肿胀水 肿有十种之分,小便闭涩为胃水。
经曰∶得谷者昌,失谷者亡。
冯鲁瞻曰∶脾胃尤为后天元气之本,化源生发之机,五脏六腑之大源,气血精微莫不赖之以长养也。
补∶白术、黄 、芡实、陈皮、扁豆、莲子、山药、半夏、苍术、百合。
泻∶枳实、朴硝、大黄。
温∶藿香、香附、良姜、益智、胡椒、吴茱萸、肉豆寇、丁香、浓朴、木香、干 姜、草寇、生姜、白豆寇。
凉∶滑石、山栀、黄连、竹茹、玄明粉、黄芩、石膏、连翘、石斛、升麻、天花粉、葛根、知母。
引经报使∶升麻、葛根上行。白芷、石膏下行。
<目录>卷三\内景图说(上)
<篇名>肺属性:经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为生气之源,其形四垂,附着于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 布以行诸脏之气,为脏之长,为心之盖。
又曰∶是经多气少血,其合皮也,其荣毛也,开窍于鼻。
《难经》曰∶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主藏魄。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覆诸脏。虚如蜂窠,
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钥。
又曰∶寅时气血注于肺。
\r肺图\p04-a41a17.bmp\r \x肺者市也,百脉朝会之所也。凡饮食入胃,不敢自专,地道卑而上行朝于肺。肺乃天道下济而光明。\x 经曰∶肺者,在天之燥,在地为金,在 人为肺,在时为秋,在方为西,在色为白,通窍于鼻。
经曰∶西方金也。万物所以收成也。
又曰∶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脾土为母,肾水为子。大肠为脏,克木主气,若久卧则伤气。司藏 魄,其类金,其畜马,其卦干,其性义,其华毛,其候鼻,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其病在皮毛,其 音商,商者,强也。象金,性之坚强也。其数九,其臭腥,其声哭,其气 ,其液涕,其味辛,外应皮毛而色 白;然贵如白玉光泽,不欲如垩。
《灵枢》曰∶肺应皮,皮浓者大肠浓。更肺主燥,然燥则伤肺,病则为嗽。痘主脓泡,若热气胜则病,其 病之候,则面白悲哭,手捏眉目鼻面,嚏涕吐衄,喘咳寒热,胁有动气。肺虚则叹息,呼吸少气,鼻涕嗌干,
喘乏咳血而唇白。肺实则闷乱,喘促咳嗽,上气鼻塞,胫股肩痛而胸满。肺绝则汗出发润,喘而不休,毛发气 出,然肺绝者,三日死。平脉则秋旺七十二日而脉浮毛,毛者,稀软之状,轻虚似浮,其贼脉浮大而牢,与夫 面赤皆逆,危脉则毛如风吹。
华元化曰∶肺乃生气之原,五脏之华盖。
经曰∶肺属辛金,为阴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配胸中与大肠为表里,其母脾土,其子肾水,其克肝木,
其贼心火,主藏魄。其色白,其味辛,其臭腥,其华毛,其候鼻,其充皮,其液涕,其声哭,其气 ,其不足 则太息,其有余则喘嗽,其平脉浮短,其贼脉洪,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伤,皮节伤则 皮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日笃,丁日死。肺绝三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 死。实则梦兵戈兢扰,虚则梦田野平原。忧伤肺,喜胜忧,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
岐伯曰∶形寒饮冷则伤肺,饮冷以其 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
《金匮真言论》曰∶秋气者,病在肩背,肺之应也。
又曰∶脉变动为咳。
《脉论》云∶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夹钱,曰肺平。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浮,曰肺病。脉来如物轻 飘,如风吹毛,曰肺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肌肤之状。
经曰∶肺之见证也,善嚏,悲愁欲哭,洒淅寒热,缺盆中痛,肩背痛,脐右少腹胀痛,小便数,溏泄,皮 肤痛及麻木,喘少气,颊上气见。
经曰∶肺主气。
又曰∶诸气皆属于肺。
又曰∶肺藏气,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灵枢》曰∶膻中为之气海,膻中者,肺室也。有余则胸面俱赤,不足则少气力,不多言。
丹溪曰∶冷气、滞气、逆气、上气,皆是肺受火邪,气得炎上之化,有升无降,熏蒸清导,甚而转成剧 病,局方例用辛香燥热之剂,是以火济火也。
张子和曰∶诸病皆生于气,诸痛皆因于气。
《回春》云∶风伤气者为疼痛,寒伤气者为战栗,暑伤气者为热闷,湿伤气者为肿满,燥伤气者为闭结。
《入门》曰∶逸则气滞,亦令气结。轻者行动自愈;重者橘皮一物汤。(橘皮一两,洗净,新汲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