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 &&&&&《西方极乐世界游记》原著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暨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沓。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这段写的是修行人的艰辛与痛苦。修行人不是不多,是参求无数,但是结果并不好,只落得到头虚老。用功的人不是不多,把砖磨得象镜子一样明亮,积累很多资财作为修行之用 。修行的时间不是不长,从少年修到白头。结果是绝大多数的人虚度了一生。
若能从细微处着手,微悟空的话,通过不断的累集,毛发也能把大海吞没,芥子也能把须弥山容下。可是没有人懂这个道理。这两句意思是,只要方法得当,积跬步则能致千里。这与前面阿弥陀佛讲玉帝的修行时间很长的道理是一样的。很多人理解错误,认为毛发能装下大海,芥子能容下须弥山。真敢想敢说,也是没谁了。至于如何微悟空,是功法,在道学篇会讲的。这里就不讲了。
若能从细微处起修而至悟道,摩尼珠(金色为白色,头陀为本来面目,即最初的状态,即摩尼珠)就会展现它的笑容。悟道后超越十方三世诸佛之法,或者十地三乘之法,封闭了四生六道的轮回。谁人能听到这种无上的妙法前,纯阳树下,宇宙中的一声报春鸣响呢?六祖的路太凶险,六祖居地云太深,一般人做不到,这里的故人声音稀少。在千丈的冰封的崖上,五叶莲花(五圣之法)开放了。古殿中的帘帐内香火袅绕。那时侯,看破了本源,你便见到了老祖的精气神三宝了。
五叶莲,指的是五圣之法。盘古、紫光、紫霞、天圣、大圣。六祖就是大圣转世。微悟空,行者玉,即五圣之法。这种方法是超越众佛之法的。这是作者自信地认为,他所传的法,是无上法。
佛门有些僧人懒隋,不思进取,只讲放下,不讲修行,是错误的。老祖给你讲的是锐意进取,奋勇前行,不断修行,返回本来面目。你就在那喊放下,你这不是与老祖在唱反调么?你与老祖唱反调,你还会有个好么?你若放下,你就会随波逐流,直奔死灵谷。放下本身就是放不下,何来放下?扯蛋的玩意儿。放下是修行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修行若如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放下就行了,苦海会有这么多众生么?此处故人音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故人就是古灵,音沓就是没有几个人能返回。全迷在了尘世之中。都是些糊涂蛋,你还大谈放下,你就是糊涂蛋中的混球蛋,你就是那茅坑里的石头。
阿弥陀佛的本意是让众生能简单入门,心入恒定之中,一心修佛,永不退转。做到这点,需要多大的勇气与信念呢?而你不思进取,把放下当放弃,奉为真理,阻碍众生努力修行。你这个垃圾不仅害了自已,还害了别人,真是害人不浅。
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甚深般若,遍现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
为何说《心经》是阿弥陀佛传授的?看看阿弥陀佛说的,与《心经》内说的,是不是一样的?深般若、遍现三界、根本性原、寂灭。创作《心经》的人,必须遍现三界,也就是说能在三界各处转世,包括死灵谷。十方三世诸佛,遍现三界的,只有两个灵:盘古与阿弥陀佛。能看透三界的,也只有这二个灵可以。遍现三界,得到的结论是根本性原,最终是寂灭涅磐。三界都是相同的虚空之相(相为天),形(形为地)则各异,虽然形各异,但相之本质相同。除此本质之外,什么都没有。这里要明白,阿弥陀佛说的是相,而不是形。形为外原,相为内原或者说本原。虽然表现出生生死死从不间断,但是法相从来没有变化。如即如如不动,如去如来之意。
但是,从《西游记》的记载,写《心经》的人是乌巢禅师,是乌巢禅师传给唐僧的。而乌巢禅师是紫光,这个书内写的有。世传认为《心经》是观音写的,这个是错误的。所以《心经》内第一句的“观自在”不是观音,而“舍利子”亦不是舍利佛。书内这么说的,我就这么解。不接受争论。
殄伏乖猴.是事莫识。
我镇压这个猴子的前因后果,这个事都是不会明白的。
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
说完了,阿弥陀佛露了一手,放舍利之光,天上有白虹四十二道。4+2=6,就是六道轮回之光。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包括有轮回系统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白为金,为西方。虹为彩霞之光,老祖曾叫虹光野人。阿弥陀佛是紫霞无疑。南北通连,说的是霞光是南北方向的。
那么这句是什么意思呢?前面说过,天圣修为1750,大圣的魂号是1350
1750/25=70=7*10 天圣为北斗之首
1350/25=54=6*9 大圣为南斗之 首
而孙悟空的寿命是342岁。
再结合天圣的被杀,大圣的被镇压,瑞加上阿弥陀佛,正好是300.人生不过百年,300代表着三个人。再加上42道白虹,正好是342.
这句的意思是,阿弥陀佛涅槃了。白虹四十二道,指的是阿弥陀佛去世,南北通连,则是指玉皇大帝与孙悟空去世。
为了给众生传经,三个圣人舍弃了自已的生命。这是个悲剧,原因是众生太愚蠢。
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礼毕,问日:“闹天宫搅乱皤桃者,谁也?”如来道:“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
佛祖有多威风?三千世界诸佛,罗汉、金刚、菩萨都要行礼。梦中曾随阿弥陀佛伴飞,看到满地的朱红紫衣僧人,端坐于地,横成排竖成列,合掌礼拜,口颂阿弥陀佛,场面之庄严壮观,至今难以忘怀。
如来对大圣的评价:那厮罪恶滔天,不可名状。大圣都如此,一般的人更不用说了。一般人稀奇古怪的坏事做绝,好事不肯做一件。所有人把利益放在最前面,却把佛法抛在脑后,把天规地矩扔到九宵云外。这何止是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提都提不得的。对待这种情况,老祖的方法是让众灵面对现实,分清别浊,自救为主。阿弥陀佛是接引与镇压。
面对现实,是你的不二法门。若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是你运气爆棚。
瑞霭漫天竺,虹光拥世尊。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常见玄猿献果,糜鹿衔花;青鸾舞,彩凤鸣;灵龟捧寿,仙鹤擒芝。安享净土袛园,受用龙宫法界。日日开花,时时果熟,习静归真,参禅果正。不灭不生,不增不减。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
诗曰:
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
这里是描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西方净土。若能步入西方净土,则能不灭不生,不增不减。是西方第一,无相法门王。相为天,无相则为天之极。烟霞缥缈,这里提到了霞。阿弥陀佛就是紫霞。
佛祖居一月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增、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具设百样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法等享此‘孟兰盆会’,如何?”慨众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来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走,着迎叶布散、大众感激。各献诗伸谢。
福诗曰:
福圣光耀性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诗曰: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视长庚。禄添万斛身康健,禄享千钟也太平。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禄思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诗曰:
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福禄寿星都到了,说明阿弥陀佛去世了。
盂兰盆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
盂兰盆节都是阿弥陀佛主持的。
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盂兰实际是佛教的节日,“盂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 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当时佛陀的弟子目揵连尊者,以神通力发现其去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苦,目揵连孝顺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谁知食物在咽喉中变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万分。目揵连焦急忧虑,于是去问佛陀应如何救渡。 [3] 佛陀告诉目揵连尊者说:“你母亲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悭贪,纵使你神通第一也无法解救她的苦难,必须靠十方众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脱!”到七月十五日那天,是解夏日,又是“佛欢喜日”,亦是众僧自恣日。所谓自恣就是自己检点,如发觉自己有过失,应对人露忏悔:如任何人犯过,亦应对僧众忏悔。当日一切圣圣众,均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时候设斋供僧,功德最为殊胜。故此佛陀咐瞩目揵连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烧香燃灯,将世上最珍贵的食物都放在盂兰盆内,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众僧念咒加持,祈福消灾,使在世人增长福慧,先亡超度。后来目揵连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设盆供养及斋僧,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亲得以脱离饿鬼之苦。 [3] 根据经中佛所示,如果能在功德、胜会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现世父母、六亲眷属,能脱离三涂,衣食丰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脱离饿鬼之苦,生于人天中,福乐无极。如父母在,更能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所以身为佛子,为修孝道,应常念及过去仍未解脱之先祖父母,于盂兰超幽法会中供养上师大德,燃灯供佛作大功德,以报父母之恩乃利乐解脱十方孤魂饿鬼众生。
为何阿弥陀佛这么重视盂兰盆节?因为她是天下众生之母。为人祖。她伴随老祖下界开天辟地。天下所有生灵,追根朔源,都与她有直接的关系。盂兰盆节是天界的母亲节。如果解到这里,你还不认为阿弥陀佛是女性的话,那是你的男权思想在作怪。真正伟大的是母亲,而不是父亲。
福、禄、寿都到了,阿弥陀佛要转世了。下面就是阿弥陀佛交代后事,为何她要下世?在尘世中如何寻找她。所以说圣女是很好找的,她的个性很张扬。她若下世,必会让人找到她,而且会让人见识她的伟大。
众菩萨献毕,因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得严。但见那天龙同绕,花雨缤纷。正是:“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
这段说的是紫霞心如明月,情涵天地。三乘妙法,五蕴得严。
如来讲罢,对众言回:“我现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赠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阿弥陀佛此段说明了她转世的目的,就是为了南赠部洲。而南则为南斗。说简单点,阿弥陀佛此行,完全是为了孙悟空。而不是我们看到的,孙悟空是为了唐僧取经。三藏真经本来在阿弥陀佛之处,她何须劳神费力去取?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哪三藏真经7”如来回:“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
这里讲明白了,三藏真经是那三藏真经。法一藏,谈天。这一部分是佛学部分。我现在解的,就是法一藏,谈天这一部分。论一藏,说地。这一部分是论的嘉靖帝,是儒学部分,等谈天解完了,再来解说地部分。经一藏,度鬼。这个讲的就是金丹大道。而读者真正要取出的,就是这个度鬼经。
很多佛学的人,善不离口,但却不知什么是善。什么是善?向佛者为善,背佛者为恶。正善之门就是这个意思。
修真之径。则明确说明了,这就是修真的法门。
所以我一直说,《西游记》是一体三面的。你若少解一面,则是没有读懂。很多人一面都解不出来,何谈三面?差得远,不沾边。
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阿弥陀佛本来是想送去南赡部洲的,但是因为南赡部洲的众生愚蠢,而且狂妄。所以改送经为取经。谁肯去走一趟呢?谁呢?其实就是阿弥陀佛自已。
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绕佛三匝,,就是三圈。观音明白了阿弥陀佛的意思,接下了寻找阿弥陀佛转世真身的任务
那菩萨: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警,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城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五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大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意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观音是女性。作者描述的观音是极美的。同时也说明,当时观音在人世间。活观音就是这个意思。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澜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回;“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枚,不遭毒害。”
这里就是交代观音,如何寻到阿弥陀佛转世真身。五件信物。参照一下西藏活佛转世仪轨,再看这一段你就明白了。阿弥陀佛正在向阿弥陀佛交代转世后的事情。她将在何处转世,如何确认她。以及如何取经等。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说明唐僧就是阿弥陀佛转世。
世间有些东西是不能共享的。比如法器。这不是阿弥陀佛慷慨大方,实在是亲用。明白人一说就懂,不明白的人还是一边玩去吧。
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阿弥陀佛知道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孙悟空的皈依。钳制孙悟空的方法都想好了。三样紧箍儿,却都是为孙悟空一人所准备的。因为阿弥陀佛此行的目的,就是孙悟空。这里只是提示一下,黑熊、红孩儿、孙悟空,是大圣的三个不同的修练阶段,而不是三个灵。以后再解。
菩萨遂将锦襕袈裟,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菩萨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杖,径下灵山。这一去,有分教:佛子还来归本愿,金蝉长老裹旃檀。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观音此时是阿弥陀佛的弟子。而此时的阿弥陀佛已经把《心经》的内容讲了出来。这里就说明,《心经》不是观音作的,而是另有其人。所以《心经》内的观自在,不是指的观音。舍利子也不是指的舍利佛。
佛子还来归本愿,金蝉长老裹旃檀。
当然还有人不信我说是唐僧是阿弥陀佛转世。但是作者是留有暗扣的。你看这个佛子,是不是唐僧?而唐僧在不在盂兰会上?若在的话,需不需要去寻找?所以说唐僧是不在盂兰会上的。然而,你再看这一段。
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二仙童闻言,谨遵师命。
镇元子亲口说出,唐僧就在盂兰会上。不仅如此,还亲手传茶敬镇元子。唐僧在不在盂兰会上?他在的。
是谁?盂兰会只写了那么几个人。所以说作者肯定了唐僧是阿弥陀佛转世。
我解到这里你还不能理解,那不是我没解出来,而是你太蠢太笨了。不适合读这种阳春白雪的书。
智者写的书,愚者是看不懂的。不仅是一时看不懂,五百年都看不懂。五百年,多少大佛大仙下界,都束手无策,解不出来。你骂老祖,老祖就跟你开这个宇宙玩笑,你拿他有啥办法?
你们不认为你是大儒吗?你们不认为自已能耐吗?最后结果怎么样?老祖不仅在书中骂你是半卷(笤货)、黑心婆娘、无良子孙、强盗、杀人犯,还让你看得笑逐颜开,爱不释手。你说你傻不傻?还要有多傻呢?
有人会说,这个盂兰会不是那次的。那是那一次?孙悟空压了五百年,而镇元子说的就是五百年前的那一次。阿弥陀佛也说了,料凡间有半千年了。作者写作是严谨的。
我解得这么详细,你再看不懂,我不想与你这个笤货再讲什么了。
现在你明白了又怎么样?还得看。你不看就是你的损失,是你的痛苦,是你无法解脱。不关老祖什么事。你骂了老祖,还得跪在他的面前学习。这就是老祖。
老祖用一生的心血,为他的大老婆扬名立万,因为《心经》是他的大老婆写的,为他的二老婆写下不朽的著作。世间有谁能做到?唯有老祖而已。
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菩萨不敢久停,对大仙曰;“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莫二三年间,或可至此。”
菩萨下山,寻的是与取经有缘之人。金顶,即武当山之金顶也。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为张三丰所创。真武大帝即荡魔祖师紫薇大帝。说再简单点,就是玉皇大帝。
圣僧不识灵山客,当年金顶大仙来。孙大圣认得他,即叫:“师父,此乃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哩。”三藏方才醒悟,进前施礼。大仙笑道:“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哄了。他十年前领佛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人,原说二三年就到我处。我年年等候,渺无消息,不意今年才相逢也。”
那大仙笑吟吟,携着唐僧手,接引旃坛上法门。
孙悟空与唐僧,与金顶大仙碰面时,正是了却前冤之时。此次唐僧与孙悟空在玉帝的接引下见到了灵鹫高峰。其实佛道本无区别,只是世人把佛与道区分开来了。
遇到的第二位是沙僧。师徒二人正走间.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
那个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这个浑铁棒,却就如卧道的黄龙。
三代天皇,老祖为黑龙,天公为黄龙,玉帝为玉龙。这个沙僧可是一条黄龙,黄龙即天公。所以沙僧即天公。为何天公为黄龙?因为秋,秋天的颜色即为黄色。为何老祖为黑龙?因为老祖为玄色,由道而生。为何玉帝为玉龙?因为玉帝的字是玉。紫光取的。老祖是先天的颜色,而天公与玉帝是后天的颜色。
观音按下云头,前来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
观音见到了天蓬元帅。天蓬即天之蓬,处于最高天,即元始天尊。阿弥陀佛取经,带上了她的四个儿子。
菩萨近前问日:“你是何龙,在此受罪?”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
这个就是龙王之西海之子。即第四子。即老子。火烧明珠,即练丹药的老子。
由于孙悟空把玉帝杀了,三清也跟着受到了株连。虽然各自罪名不同,但都打入了凡尘。这三清都是玉帝治的罪。
是不是玉帝治的罪,无从考究,但是老祖心里恨他的这四个儿子是明显的了。老祖在心里与书中,把孙悟空变成了猴,把元始天尊变成了猪,把沙僧变成了妖,把太上老君变成了马。这已经是改变不了的了。因为《西游记》已成不朽之作。
看看老祖对他们的惩罚:
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一动也不能动,吃铁丸,饮铜汁;
元始天尊:坏了他的名声。元始天尊以不好色著称,是个智者。却说他调戏嫦娥,酒囊饭袋。
天公: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
太上老君: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五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
为何天公会飞剑穿心?因为这边是他的兄弟,那边是他的女婿。他若不飞剑穿心才怪。为何老君该诛杀?因为孙悟空本来已经捉住了,是交给老君处置的,结果是两圣殒命。有时侯,事情做不好就不要做,不要强求。强求往往会把事情办得一沓糊涂。
师徒们正说话处,早惊动了那大圣。大全在山根下,高叫道:
“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菩萨闻言,径下山来寻着。
这个就是孙悟空了。这个不必多讲了。
兄弟相残,母子相杀。做的人个个觉得有理,可是在老祖心里,是永远也抹不去的苦痛。
再来看看,为何说观音是玉帝之妻?证据在哪 里呢?
首先来谈一个问题,为何说《西游记》是老祖写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只有老祖敢骂三清。若是别人骂三清,这本书根本就不可能让它存在于这个世间。也不可能成为经典。而且也没有人敢骂三清。
既然书是老祖写的,所以作者就明白孙悟空与三清的关系,以及他们与阿弥陀佛的关系。也明白玉帝与他们的关系。一家人是知晓一家人的。
老祖当然清楚观音与玉帝的关系了。观音是按感情关系来见这几个人的。
第一个见的就是玉帝,说明观音与他的关系最紧密。高过他的父亲。那么可以判定观音就是玉帝之妻;
第二个见的是天公,说明天公与她的关系高于元始天尊。就可以判定天公就是她的父亲;
第三个见的是天蓬元帅,而不是孙悟空。为何?因为孙悟空杀了她的丈夫,有杀夫之仇;
第四个见的是老君,因为老君犯错,导致了她丈夫被杀
第五个见的才是孙悟空。这个事前面已经说了。
当然,并不能按这个来判定老祖的意思。因为后面还有证据。
当时解脱老孙,教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他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掯害,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若不是老官儿亲来,我决不与他。既是你这等说,拿去罢。”那老君收得五件宝贝,揭开葫芦与净瓶盖口,倒出两股仙气,用手一指,仍化为金、银二童子,相随左右。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这段孙悟空就骂观音一世无夫。因为玉皇大帝被杀,所以她就一世无夫了。一世就是转世的这一辈子。说明观音是有夫的,只是这一辈子无夫。玉皇大帝遇害,是因为老君处置不当造成的。而观音反而帮老君,所以孙悟空说该他一世无夫。
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就将佛赐的宝贝,捧上长街,与木叉货卖。
观音首先闻得的是太宗宣扬善果,后面才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还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观音十分欢喜。自已理解吧。
太宗大喜,便问那袈裟价值几何。菩萨与木叉侍立阶下,更不行礼,因问袈裟之价,答道:“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
5000+2000=7000,菩萨暗示,太宗即是玉帝转世。千与亲是近音。而且吾亲,两亲。亲近之意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读到此,你还不认为观音是玉帝之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