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画水村图之坡岸,当比之烘云托月。
画有不可用意者
深山穷谷之中,人迹罕到,其古柏寒松,崩崖怪石,如人之立者,坐者,卧者,如马者,如牛者,如龙者,如蛇者,形有所似,不一而足,不特因旅客久行山谷,心有所疑而生,亦山川之气,日月之华,积年累月,变幻莫测,有由然也。此景最难入画。须如宋恪不假思索,随意泼墨,因墨之点染成画,庶几得之。若有意,便恶俗。
林木窠石
山水有气势,林木有机趣。山水章法,在冈脊高下左
右得宜;林木章法,只在平处穿插。
林木窠石与山水别派。林木取高下偃仰错综之致,略画平远或远坡,取映带收缩耳。其用笔或苍古,或秀劲,当与书法相参。思翁论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此语尤宜于写林木也。庸史于山水尚可依样描摹,画林石则骨髓暴露矣。
名家写山水者,俱善作林木窠石。如黄之萧散,米之点缀,李之渊微,皆于山水之外别具风规,其笔墨无不合山水之意趣。名家之写山水,各具真形,如元晖仿南徐山,子久海虞山,难以枚举。其林石亦即其目之所遇为之。
山静居画论
清方薰撰。薰字兰坻,号兰士,浙江石门人。生于乾隆元年(工),卒于嘉庆四年(工)。性高逸狷介,朴野如山僧。诗、书、画并妙,尤王写生。与奚冈齐名,称“方奚”。
。。
山静居画论
亡清]方薰
古者图史以彰治乱,名德并耀丹青。后之绘事虽不逮古,然昔人所谓贤哲寄兴,殆非市人小夫所能辨。故公寿多文晓画,摩诘前身画师;元润悟于六书,僧繇参乎笔阵;戴逵写南都一赋,范宣叹为有益,大年少腹笥数卷,山谷笑彼无文。又谓画格与文同一关纽,洵诗文书画相为表里焉。明其理者,谢赫之六法,王维之画诀;广其道者,张彦远之画论,郭若熙之画训,刘道醇之六要六长。其馀作一家言而传述者,更仆莫数。仆少解斯技,阅前修之手迹,味诸家之绪论,颇得旨趣。窃为削繁就简,不自诩陋,别缀琐语,使览者了然耳。
自来论画,每多修辞而少达意盖昔人所谓至道不烦,难以言传,只须平实讲解,庶几发明。若支离屈曲言之,徒艳其辞而讳其本意。此又不独书画,他技亦然。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此谓六法。须解得气韵生动绕乎五者之间,原是一法。
昔人谓气韵生动是天分,然思有利钝,觉有后先,未可概论之也。如委心古人名迹,学之而无外慕,则旦必有悟,悟后与生知者同证善果。
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
气韵生动为第一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矣。杜老云:元气淋漓幛犹湿。是即气韵生动。
气韵有笔墨间两种。墨中气韵,人多会得;笔端气韵,世每匙知。所以六要中又有气韵兼力也。人见墨汁淹渍,辄呼气韵,何异刘实在石家如厕,便谓走入内室。
荆浩曰;吴生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或曰:石分三面,此即是笔,亦是墨。仆谓匠心渲染,用墨太工,虽得三面之石,非雅人能事,子久所谓甜邪熟赖是也。笔墨间犹须辨得雅俗。
客有问曰:书画何以至神妙仆日:使笔有运斤成风之趣,此无他,熟而已矣。或曰:有书须熟外生,画须熟外熟,又有作熟还生之论,如何仆日:此恐熟入俗耳。然入于俗而不自知者,其人见本庸下,何足与言书画。仆所谓熟字,乃张伯英草书精熟池水尽墨,杜少陵熟精文选理之熟字。
古人去我,手迹犹存,当想其未画时如何胸次寥廓,欲画时如何解衣磅礴,既画时如何经营惨淡,如何纵横挥洒,如何泼墨设色,必使神会心谋,捉笔时荆、关、董、巨如在上下左右。
董迪曰:世不见古人笔画,谓后世所作,便尽古人妙
处。古今无异道,惟造于绝诣者得之。此是棒喝。
凡遇古人手迹,不可忽略看过。纵入眼未见佳,宜玩味之。朱子曰:书读多遍,其义自见。读画亦然。
画有初视平淡,久视神明者,为上乘。有入眼似佳,转视转无意者。吴生观僧繇画,谛视之再,乃三宿不去。庸眼应莫辨。
甜熟不是自然,佻巧不是工致,卤莽不是苍老,拙恶不是高古,丑怪不是神奇。
皴法之有繁简也,浓淡也,湿笔燥笔也,各宜合度。如皴繁笔宜检静,皴浓笔宜分明,皴简笔宜沈着,皴湿笔宜爽朗,皴燥笔宜润泽。即无墨求染也。
读老杜入峡诸诗,苍凉幽,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昔人谓摩诘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方之杜陵,未免一丘一壑耳。
东坡曰:看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晁以道云:画写物外形,要于形不改。又为坡老作一转语。
陆探微见大令联绵书,悟其意作一笔画。宗少文亦善为之。仆见黄鹤山人山水树石房屋,一笔为之,如飞白书,气势贯串,有疏秀萧远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