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07-四书

2-经义考-清-朱彝尊-第54页

秦果俱死此即焦延寿所谓四千九十六卦者耶
  张子[载]横渠易说 宋志十卷 存
  东都事畧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学古力行笃学好礼为闗中士人所宗世所谓横渠先生者也举进士为祁州司法叅军神宗召见除崇文检书以疾求去筑室南山下敝衣疏食专精治学召还同知太常礼院复以疾请归道病卒
  宋史先生之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
  晁公武曰载居横渠故以名书其解甚畧系辞差详程珌曰宋兴百年名儒辈出胡安定得其义邵康节得其数程明道伊川得其理周濓溪得其体张横渠得其用然后易之道大明于天下
  董真卿曰横渠易说三卷发明二程所未到处
  吕柟曰横渠易说简易精实于发经开物修身教人甚切当为先生之书无疑窃谓易本为人事而作虽歴四圣其究一揆非专说天以道阴阳也故孔子以君子行此四徳解干元亨利贞示诸卦爻皆此例尔今以质诸易说益笃信焉
  杨时乔曰今本止六十四卦无系辞实未全之书
  王氏[安石]易解 宋志十四卷[通考作二十卷] 佚
  晁公武曰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庆厯三年进士熙寜三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罢明年再入相九年罢卒谥文介甫三经义皆颁学宫独易解自谓少作未善不专以取士故绍圣后复有龚原耿南仲注易三书偕行于场屋
  杨时曰荆公于易只是理会文义未必心通易不比他经须心通始得
  黄震曰荆公释易中字义甚详卦名解始于刚柔始交之屯展转次第用序卦之法而论其次颇有牵强处
  顾氏[棠]周易义类 宋志三卷 佚
  陈振孙曰叔思未详何人序言先儒论说甚众而其旨未尝不同卦爻或有不同而辞意未尝不一各立标目总而聚之
  胡一桂曰周易义类三卷以先儒论易不同因取其辞说同者分目而聚之凡九十五条
  吴中人物志棠字叔思与张仅几道皆为王安石门下士安石作三经义仅棠与焉
  沈氏[季长]周易新义 通志二卷 佚
  长编纪事季长钱唐人王安石妹壻也判国子监
  按曽氏元丰类藳有贵池县主簿沈君夫人元氏墓志子三人曰季长越州司法叅军
  王氏[逄]易传 通考十卷 未见
  王安石作墓志曰逢字会之太平州当涂县人以进士起家权南雄州军事判官留为国子监直讲于书无所不观而尤喜易作易传十卷干徳指说一卷复书七卷名士大夫多善其书者
  晁公武曰逢尝为国子直讲着易传十卷其学宗王弼
  董真卿曰逢为王介甫客官国子直讲易传十卷宗王弼
  司马[光]易说 宋志十卷[又三卷] 佚
  晁公武曰司马光君实陜州夏县人初以父荫入官举进士甲科除馆阁校理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除枢密副使力辞而去元佑初拜门下侍郎继迁尚书左仆射卒谥文正易说杂解易义无铨次盖未成书也
  朱子曰尝得温公易说于洛人范仲彪炳文尽随卦六二之半其后缺焉后数年好事者于北方互市得版本始亦喜其复全然无以考其真伪也
  陈仁子序曰九师兴而易道微易之微岂专九师咎哉彖翼而下旁薄深广留七分者亡几田丁施费脉脉师授俾勿坠龙龟图书或左用之而不悟京房守纬数其失也泥韩康伯谈名理其失也浮二千年间易道伥伥如蒙雾行述而不论河汾犹难之厯越五闰真人御宇王泽萃锺异人间出希夷抉羲画而成于邵濓溪泄周经而融于程以至汇为汉上而尚变演为考亭而尚占支析为合沙而尚象三圣玄藴剖抉靡遗而读者了然如生三代之世晚得温公易说一编视诸老犹最通畅今流传人间世藳虽未完其论太极阴阳之道乾坤律吕之交正而不颇明而不凿猎猎与濓洛贯穿中间分刚柔中正配四时微疑未安学者宜心会尔易之作圣人吉凶与民同患之书也非隠奥艰深而难见也谈易而病其隠且艰非深易者也参习是编易道庻其明乎
  吕氏[大防]周易古经 通考二卷[书录解题十卷] 存
  大防自序曰周易古经者彖象所以解经始各为一书王弼专治彖象以为注乃分缀卦爻之下学者于是不见完经而彖象辞次第贯穿之意亦缺然不属予因案古文而正之凡经二篇彖象系辞各二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一篇总一十有二篇
  晁公武曰吕大防字微仲京兆蓝田人皇佑初中进士哲宗即位召知制诰翰林学士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绍圣初谪授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未踰岭卒古经凡十二篇别无解释
  尤袤与吴仁杰书曰顷得吕东莱所定古易一编朱元晦为之跋尝以板行乃与左右所刋吕汲公古经无毫髪异而东莱不及微仲尝编此书岂偶然同耶
  陈振孙曰吕大防微仲所录上下经并録爻辞彖象随经分上下为六卷上下系二卷文言说卦各一卷
  胡一桂曰古易之乱肇自费直继以郑玄而成于王弼古易之复始自元丰汲郡吕微仲嵩山晁以道继之最后东莱先生又为之更定实与微仲本暗合而东莱不及微仲尝编此盖偶未之见也
  董真卿曰吕氏周易古经上经第一下经第二上彖第三下彖第四上象第五下象第六系辞上第七系辞下第八文言第九说卦第十序卦第十一杂卦第十二其所次序本末并与东莱定本同但东莱只分上经下经而无第一第二字又东莱称彖上传第一至杂卦传第十小有不同尔
  王氏[岩叟]易传 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