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不失其所以動。
〔疏〕理虛靜寂,寂而能動,斯得之矣。
靜則無為,無為也則任事者責矣。
〔注〕夫無為也,則莘才萬品,各任其事而自當其責矣。故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此之謂也。
〔疏〕任事,臣也,言臣下各有任職之事也。夫帝王任智,安靜無為,則臣下職任,各司憂責。斯則主上無為而臣下有事,故冕旎垂目而不與焉。
無為黝俞俞,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
〔注〕俞俞然,從容自得之貌。
〔疏〕俞俞,從容和樂之貌也。夫有為滯境,塵累所以嬰其心;無為自得,憂息不能處其慮。俞俞和樂,故年壽長矣。
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
〔注〕尋其本皆在不為中來。
〔疏〕此四句萬物根原,故重舉前言,結成其美#9也。
明此以南鄉,堯之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為臣也。
〔疏〕夫揖讓之美,無出唐處;君臣之盛,莫先堯舜;故舉二君以明四德,雖復南北兩面,而平至一焉。
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也。
〔注〕此皆無為之至也。有其道為天下所歸而無其爵者,所謂素王自貴也。
〔疏〕用此無為而處物上者,天子帝堯之德也,用此虛淡而居臣下者,玄聖素王之道也。夫有其道而無其爵者,所謂玄聖素王,自貴者,即老君尼父是也。
以此退居而閒游江海,山林之士服;
〔疏〕退居,謂晦邇隱處也。用此道而退居,故能游飯山水,從容閑樂,是以天下隱士無不服從,即巢許之流是也。以此進為而撫世,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
〔注〕此又其次也。故退則巢許之流,進則伊望之倫也。夫無為之體大矣,天下何所不為哉。故主上不為冢宰之任,則伊呂靜而司尹矣;冢宰不為百官之所執,則百官靜而御事矣;百官不為萬民之所務,則萬民靜而安其業矣;萬民不易彼我之所能,則天下之彼我靜而自得矣。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下及昆蟲,孰能有為而成哉。是故彌無為而彌尊也。
〔疏〕進為,謂顯述出任也。夫妙體無為而同塵降述者,故能撫蒼生於仁壽,弘至德於聖朝,著莫測之功名,顯阿衡之功績。是以天下大同,車書共執,盡善盡美,其唯伊望之倫乎。
靜而聖,動而王。
〔注〕時行則行,時止則止。
無為也而尊,
〔注〕自然為物所尊奉。
〔疏〕其應靜也,玄聖素王之尊;其應動也,九五萬乘之貴;無為也而尊,出則天子,處則素主。是知道之所在,孰敢不貴也。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注〕夫美配天者,唯樸素也。
〔疏〕夫淳樸素質,無為虛靜者,實萬物之根本也。故所尊貴,孰能與之爭美也。
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和者也,
〔注〕天地以無為為德,故明其宗本,則與天地無逆也。
〔疏〕夫靈府明靜,神照潔白,而德合於二儀者,固可以宗匠蒼生,根本萬有,冥合自然之道,與天和也。
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
〔注〕夫順天所以應人也,故天和至而人和盡也。
〔疏〕均,平也。調,順也。且應感無心,方之影響,均平萬有,大順物情,而混進同塵,故與人和也。
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注〕天樂適則人樂足矣。
〔疏〕俯同塵俗,且適人世之歡;仰合自然,方欣天道之樂也。
莊子曰:吾師乎。吾師乎。整萬物而不為戾,
〔注〕變而相雜,故曰羹。自聖耳,非吾師之暴戾。
〔疏〕聖,碎也。戾,暴也。莊子以自然至道為師,再稱之者,歎美其德。言我所師大道,亭毒生靈,假令聖萬物,亦無心暴怒,故素秋搖落而彫零者不怨。此明雖復斷截而非義也。
澤及萬世而不為仁,
〔注〕仁者,兼愛之名耳;無愛,故無所稱化。
〔疏〕仁者,偏愛之進也。言大道開闔天地,造化蒼生,慈澤無窮而不偏愛,故不為仁。
長於上古而不為壽,
〔注〕壽者,期之遠耳;無期,故無所稱壽。
〔疏〕豈但長於上古,抑乃象帝之先。既其不滅不生,亦復何夭何壽。郭注云,壽者,期之遠耳。
覆載天地刻彫眾形而不為巧,
〔注〕巧者,為之妙耳;皆自爾,故無所稱巧。
〔疏〕乘二儀以覆載,取萬物以刻彫,而二儀以生化為功,萬物以自然為用。生化既不假物,彫刻豈假他人。是以物各任能,人皆率性,則工拙之名於斯滅矣。郭注云,巧者,為之妙。
此之謂天樂。
〔注〕忘樂而樂足。
〔疏〕所在任適,結成天樂。
故曰:知天樂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疏〕既知天樂非哀樂,則知生死。無生死故其生也同天遣之運行,其死也混萬物之變化也。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