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變,時不可止,道不可壅。
〔注〕故至人皆順而通之。
苟得於道,無自而不可;
〔注〕雖化者無方而皆可也。
失焉者,無自而可。
〔注〕所在皆不可也。
孔子不出三月,復見曰:丘得之矣。烏鵲瑪#52,魚傳沫,細要者化,
〔注〕言物之自然,各有性也。
〔疏〕鵲居巢內,交尾而表陰陽;魚在水中,傳沬而為牝牡,蜂取桑蟲,祝為己子。是知物性不同,稟之大道,物之自然,各有性也。
有弟而兄啼。
〔注〕言人之性舍長而視幼,故啼也。
〔疏〕有弟而兄失愛,拾長憐幼,故啼。是知陳迸不可執留,但當順之,物我無累,言人性拾長視幼故啼也。
久矣夫丘不與化為人,不與化為人,安能化人。
〔注〕夫與化為人者,任其自化者也。若繙《六經》以說則疏也。
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十六竟
#1《闕誤》引張君房本『有』作『在』。
#2『勃』疑『悖』之訛,今依郭藩引文改。
#3世德堂本,浙江書局本『耳』作『矣』。
#4原作『比』,諸本皆作『北』,又依文意故改正。
#5郭慶藩引文『有復劣無』四字作『有仇有劣』。
#6郭慶藩引文『猥』作『緩』。
#7原作『道』,諸本皆作『適』,又依文意故改正。
#8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捨」字疑漏,故補。
#9郭慶藩引文『怠】作『息』。
#10趙本『全』下有『也』字。
#11原作『任』,諸本皆作『住』,又依文意故改正。
#12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當補『所』字。
#13王孝魚依上下文補『故』字。
#14郭慶藩引文『莫』作『草』。
#15郭慶藩引文改『諭』作『喻』。
#16『亦』字郭慶藩引文刪。
#17趙本無『況夫』二字。
#18『也』字依趙本當刪。
#19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性可』俱作『由假』二字。
#20《闕誤》引張君房本『名』下有『者』字。
#21世德堂本『斯』作『則』。
#22『敖』字當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改作『遨』。
#23趙本無『則』字。
#24原作『救』,今依郭慶藩引文及正文改作『殺」。
#25浙江書局本『嘈』作『嗜』,下疏文同。
#26浙江書局本『惜』作『僭』,下疏文同。
#27『憤』疑『憤』之訛,依郭慶藩引文及正文當改。
#28郭慶藩引文『者』下有『不審』二字。
#29『總』,浙江書局本作『德』,四庫本作『德』。
#30趙本『秉』作『乘』。
#31王孝魚說『放』疑作『倣』。
#32《闕誤》引張君房本重『傑』字。
#33原作『傑』,依正文改作『然』。
#34《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嘖』下同有『舌舉而不能初』六字。
#35《闕誤》引江南古藏本『人』上有『至』字。
#36郭慶藩引文『而』上有『開』字。
#37郭慶藩引文刪去『至』字。
#38郭慶藩引文『企』作『踞』,下同。
#39《闕誤》『王』作『皇』。
#40《闕誤》引江南古藏本『不』上有『也』字。
#41世德堂本『皇』作『王』。
#42郭慶藩引文『治』作『狀』。
#43《闕誤》引江南古藏本『黃』上有『昔』字。
#44唐寫本『殺』作『服』。
#45郭慶藩引文『正』作『主』。
#46『填』疑『墮』之訛,依正文改正。
#47浙江書局『惜』作『僭』,下疏文同。
#48郭慶藩引文『救』作『效』。
#49郭慶藩引文『貌』作『邈』。
#50《闕誤》引張君房本『而』下有『感』字,下句而下同。
#51《闕誤》引張君房本『故』下有『日』字。
#52浙江書局本『藹』作『孺』。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十七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華法師成玄英疏
外篇刻意第十五
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
〔疏〕刻,削也。意,志也。亢,窮也。言偏滯之人,未能會理,刻勵身心,高尚其行,離異世俗,卓爾不韋,清談五帝之風,高論三皇之教,怨有才而不遇,誹無道而荒淫,么几志林籟之中,削進□巖崖之下。斯乃隱處山谷之士,非毀時世之人。枯槁則鮑焦介推之流,赴淵則申狄卞隨之類,蓋是一曲之士,何足以語至道哉。已,止也。其衛止於此矣。
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