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40-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南华真经注疏-晋-郭象-第122页

恬然自得也。
  〔疏〕率性而照,知生者也;無心而知,無以知為也。任知而往,無用造為,斯則無知而知,知而無知,非知之而知者也。故終日知而未嘗知,亦未嘗不知,終日為而未嘗為,.亦未嘗不為,仍以此真知養於恬靜。若不如是,何以恬乎。
  知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性。
  〔注〕知而非為,則無害於恬;恬而自為,則無傷於知;斯可謂交相養矣。二者交相養,則和理之分,豈出他哉。
  〔疏〕夫不能恬靜,則何以生彼真知?不有真知,何能政玆恬靜?是故恬由於知,所以能靜;知資於靜,所以獲真知。故知之與恬,交相養也。斯則中和之道,存乎寸心,自然之理,出乎天性,在我而已,豈關他哉。
  夫德,和也;道,理也。
  〔注〕和,故無不得;道,故無不理。
  〔疏〕德被於人,故以中和為義;理通於物,故以大道為名也。
  德無不容,仁也;
  〔注〕無不容者,非為仁也,而七透行焉。
  〔疏〕玄德深遠,無不包容,慈愛宏博,仁述斯見。
  道無不理,義也;
  〔注〕無不理者,非為義也,而義功著焉。
  〔疏〕夫道能通物,物各當理,理既宜矣,義功著焉。
  義明而物親,忠#3也;
  〔注〕若夫義明而不由忠,則物愈疏。
  〔疏〕義理明顯,情率於中,既不矜驕,故物來親附也。
  中純實而反乎情,樂也;
  〔注〕仁義發中,而還任本懷,則志得矣,志得矣,其進則樂也。
  〔疏〕既仁義由中,故志性純實,雖復涉於物境而怛歸於真情,所造和適,故謂之樂。
  信行容體而順乎文,禮#4也。
  〔注〕信行容體而順乎自然之節文者,其述則禮也。
  〔疏〕夫信行顯著,容儀軌物而不乖於節文者,其述勛禮也。
  禮樂褊#5行,則天下亂矣。
  〔注〕以一體之所履,一志之所樂,行之天下,則一方得而萬方失也。
  〔疏〕夫不能虛心以應物而執逵以馭世者,則鈴滯於華藻之禮而溺於荒淫之樂也,是以芻狗再陳而天下亂矣。
  彼正而蒙已德,德則不冒,冒則物必失其性也。
  〔注〕各正性命而自蒙己德,則不以此冒彼也。若以此冒彼,安得不失其性哉。
  〔疏〕蒙,暗也。冒,亂也。彼,謂履正道之聖人也。官人彼也#6冒亂,則物我失其性矣。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
  〔疏〕謂三皇之前,玄古無名號之君也。其時淳風未散,故處在混沌芒昧之中而與時世為一,冥然無逵,君臣上下不相往來,俱得恬澹寂寞無為之道也。
  當是時也,陰陽和靜,鬼神不擾,四時得#7節,萬物不傷,群生不夭,人雖有知,無所用之,
  〔注〕任其自然而已。
  〔疏〕當時混沌之時,淳朴之世,舉世恬快,體合無為。遂使陰昇陽降,二黑和而靜泰;鬼幽人顯,各守分而不擾。炎凍順序,四時得節,即無災青,萬物不傷,群生各盡天年,終無夭折。人雖有心知之衍,無為,故無用之。
  此之謂至一。當是時也,莫之為而常自然。
  〔注〕物皆自然,故至一也。
  〔疏〕均彼此於無為,混是非於恬啖,物我不二,故謂之至一也。莫,無也。莫之為而自為,無為也;不知所以然而然,自然也。故當是時也,人懷無為之德,物合自然之道焉。
  逮德下衰,
  〔注〕夫德之所以下衰者,由聖人不繼世,則在上者不能無為而羨無為之述,故政斯弊也。
  及燧人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
  〔注〕世已失一,或不可解,故釋而不推,順之而已。
  〔疏〕逮,及也。古者茹毛飲血,與麋鹿同韋。及至燧人始變生為熟,伏犧則服牛乘馬,創立庖廚,畫八卦,以製文字,放蜘蛛而造密網。既而智詐萌矣,嗜,欲漸焉,澆淳朴之心,散無為之道。德衰而始為天下,此之謂乎。是順黎庶之心,而不能混同至一也。
  德又下衰,及神農、黃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
  〔注〕安之於其所安而已。
  〔疏〕夫德化更衰,為弊增甚。故神農有共工之伐,黃帝致蚩尤之戰,祆氣不息,兵革屢興。是以誅暴去殘,弔民問罪,苟且欲安於天下,未能大順於韋生是也。
  德又下衰,及唐虞始為天下,興治化之流,凜#8淳散朴,
  〔注〕聖人無心,任世之自成。成之淳薄,皆非聖也。聖能任世之自得耳,豈能使世得聖哉。故皇王之述,與世俱遷,而聖人之道未始不全也。
  〔疏〕夫唐堯虞舜,居五帝之末,而興治行化,冠三王之始。是以設五典而綱紀五行,置百官而平章百姓,百姓因此而澆訛,五行自斯而荒殆。枝流分派,迄至于玆,豈非毀淳素以作澆訛,散朴質以為華偽。
  離道以善,
  〔注〕善者,過於適之稱,故有善而道不全。
  〔疏〕夫虛通之道,善惡兩忘。今乃拾己效人,矜名企善,既乖於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