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40-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南华真经注疏-晋-郭象-第141页

  聖人藏於天,故莫之能傷也。
  〔注〕不閥性分之外,故曰藏。
  〔疏〕夫聖人照等三光,智周萬物,藏光塞智於自然之境,故物莫之傷矣。
  復條者不折模干,
  〔注〕夫干將鎮娜,雖與偉為用,然報偉者不事折之,以其無心。
  〔疏〕此第二諭#10也。干將鎮娜,並古之良劍。雖用劍殺害,因以結偉,而報偉之人,終不瞋怒此劍而折之也,其為無心,故物莫之害也。
  雖有恢心者不怨飄瓦,
  〔注〕飄落之瓦,雖復中人,人莫之怨者,由其無情。
  〔疏〕飄落之瓦,偶爾傷人,雖恢逆褊心之夫,終不怨恨,為瓦是無心之物。此第三諭也。
  是以天下平均。
  〔注〕凡不平者,由有情。
  故無攻戰之亂,無殺戮之刑者,由此道也。
  〔注〕無情之道大矣。
  〔疏〕夫海內清平,遐荒靜息,野無攻戰之亂,朝無殺戮之刑者,蓋由此無為之道,無心聖人,故致之也。是知無心之義大矣。
  不聞人之天#11,而開天之天,
  〔注〕不慮而知,開天也;知而後感,開人也。然則開天者,性之動也;開人者,知之用也。
  〔疏〕郭注云:不慮而知,開天者也;知而後感,開人者也。然則開天者,性之動;開人者,智之用。郭得之矣,無勞更釋。
  開天者德生,
  〔注〕性動者,遇物而當足則忘餘,斯德生也。
  開人者賊生。
  〔注〕知用者,從感而求,劫#12而不已,斯賊生也。
  〔疏〕夫率性而動,動而常寂,故德生也。運者御世,為害極深,故賊生也。《老經》云,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德也。
  不厭其天,不忽於人,
  〔注〕任其天性而動,則人理亦自全矣。
  〔疏〕常用自然之性,不厭天者也;任智自照於物,斯不忽人者也。
  民幾乎以其真。
  〔注〕民之所息,偽之所生,常在於知用,不在於性動也。
  〔疏〕幾,盡也。因天任人,性動智用,而人天無別,知用不殊,是以率土盡真,蒼生無偽也。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痴樓者承蜩,猶攘之也。
  〔疏〕痴償,老人曲腰之貌。承蜩,取蟬也。攘,拾也。孔子聘楚,行出林籟之中,遇老公以竿承蟬,如倪拾地芥,一無遺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疏〕怪其巧妙一至於斯,故問其方。答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
  〔注〕累二丸於竿頭,是用手之停審也。故#13其承蜩,所失者不過錙銖之問也。
  〔疏〕錙銖,稱兩之微數也?初學承蜩,時經半歲,運手停審,故所失不多o
  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
  〔注〕所失愈多。
  〔疏〕時節猶#14久,累丸微多,所承之蜩十失其一也。
  累五而不墜,猶攘之也。
  〔注〕停審之至,故乃無所復失。
  〔疏〕累五丸於竿頭,一無墜落,停審之意,遂到於斯,是以承蜩蟬猶如倪拾。
  吾處身也,若標#15株拘;吾執臂也,若點槁木之枝;
  〔注〕不動之至。
  〔疏〕拘,謂斫殘枯樹枝也。執,用也。我安處身心,猶如枯樹,用臂執竿,若槁木之枝,凝寂停審,不動之至。斯言有道,此之謂也。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疏〕二儀極大,萬物甚多,而運智用心,唯在蜩翼,蜩翼之外,無他綠慮也。
  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注〕遺彼故得此。
  〔疏〕反側,猶變動也。外息攀緣,內心凝靜,萬物雖眾,不奪蜩翼之知,是以事同拾芥,何為不得也。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拘樓文人之謂乎。
  〔疏〕夫運心用志,凝靜不離,故累丸承蜩,妙疑神鬼。而尼父勉勗門人,故云痴償丈人之謂也。
  顏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
  〔疏〕觴深,淵名也。其狀似柄,因以為名,在宋國也。津人,謂津濟之人也。操,捉也。顏回嘗經行李,濟渡斯淵,而津人操舟,甚有方便,其便僻機巧,妙若神鬼,顏面怪之,故問夫子。
  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善遊者數能。
  〔注〕言物雖有性,亦須數習而後能耳。
  〔疏〕顏回問:可學?答曰:好遊涉者,數習則能。夫物雖察之自然,亦有習以成性者。
  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注〕沒一人,謂能騖沒於水底。
  〔疏〕注云:謂騖沒水底。驚,鴨子也。謂津人便水,沒入水下,猶如鴨烏沒水,因而捉舟。
  吾問焉而不吾告,敢問何謂也?仲尼曰:善遊者數能,忘水也。
  〔注〕習以成性,遂若自然。
  〔疏〕好遊於水,數習故能,心無忌憚,忘水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