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由乎自然之智光。
發乎天光者,人見其人#26,
〔注〕天光自發,由人見其人,物見其物。物各自見而不見彼,所以泰然而定也。
〔疏〕几庸之人,不能測聖,但見韋於眾庶,不知天光遐照也。
人有脩者,乃今有恆;
〔注〕人而脩人,則自得矣,所以常泰。
〔疏〕怛,常也。理雖絕學,道亦資求,故有真脩之人,能會凝常之道也。
有恆者,人舍之,天助之。
〔注〕常泰,故能反居我宅而自然#27獲助也。
〔疏〕體常之人,動以吉會,為蒼生之所舍止,皇天之所福助,不亦宜乎。
人之所舍,謂之天民;天之所助,謂之天子。
〔注〕出則天子,處則天民,此二者俱能。以泰然而自得之,非為而得之也。
〔疏〕出則君后,處則逸人,皆以臨道體常,故致斯功者也。
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辯者,辯其所不能辯也。
〔注〕几所能者,雖行非為,雖習非學,雖言非辯。
〔疏〕夫為於分內者,雖為也不為,故雖學不學,雖行不行,雖辯不辯,豈復為於分外,學所不能邪。
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注〕所不能知,不可彊知,故止斯至#28。
〔疏〕率其所能,止於分內,所不能者,不彊知之,此臨學之至妙。
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
〔注〕意雖欲為,為者叉敗,理終不能。
〔疏〕若有心分外,即不以分內為是者,斯敗自然之性者也。
備物以將形,
〔注〕因其自備而順其成形。
〔疏〕將,順也。夫造化洪鑪,物皆備足,但順成形,於理問學。
藏不虞以生心,
〔注〕心自生耳,非虞而出之。虞者,億度之謂。
〔疏〕夫至人無情,物感斯應,包藏聖者智,遇物生心,終不預謀所為虞度者也。
敬中以達彼,
〔注〕理自達彼耳,非慢中而敬外。
〔疏〕中,內智也。彼,外境也。敬重神智,不敢輕染,智既凝寂,境自虛通。
若是#29而萬惡至者,皆天也,
〔注〕天理自有窮通。
而非人也,
〔注〕有為而政惡者乃是人。
〔疏〕若文王之拘美里,孔子之困匡人,智非不明也,人非不聖也,而遭斯萬惡窮否者,蓋由天時運命耳,豈人之所為哉。
不足以滑成,
〔注〕安之苦命,故其成不滑。
〔疏〕滑,亂也。體道會真,安時達命,縱遭萬惡,不足以亂於大成之心o
不可內於靈臺。
〔注〕靈臺者,心也,清暢,故憂息不能入。
〔疏〕內,入也。靈臺,心也。妙體空靜,故世物不能入其靈臺也。
靈臺者有持,
〔注〕有持者,謂不動於物耳,其實非持。
〔疏〕惟貴能持之心,竟不知所以也。
而不知其所持,
〔注〕若知其所持則持之。
而不可持者也。
〔注〕持則失也。
〔疏〕若有心執持,則失之遠矣,故不可也。
不見其誠己而發,
〔注〕此妄發作。
每發而不當,
〔注〕發而不由己誠,何由而當。
〔疏〕以前顯得道之士智照光明,此下明喪真之人妄心乖嘿#30。誠,實也。未曾反照實智而輒#31妄發迷心,心既不真,故每乖實當也。
業入而不舍,
〔注〕事不居其分內。
〔疏〕業,事也。世事櫻擾,每入心中,不達違從,故不能舍止。
每#32更為失。
〔注〕發由己誠,乃為得也。
〔疏〕每妄發心,綠逐前境,自謂為得,翻更喪真。
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為不善乎幽問#33之中者,鬼得而誅之。
〔疏〕夫人鬼幽顯,乃日殊塗,至於推誠履信,道理無隔。若彼乖分失真,叉招報應,偉怨相感,所以遭誅,則材伯彭生之類是也。
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後能獨行。
〔注〕幽顯無愧於心,則獨行而不懼。
〔疏〕幽顯二塗,分明無譴,不犯於物,故獨行不懼也。
券內者,行乎無名;
〔注〕券,分也。夫遊於分內者,行不由於名。
〔疏〕券,分也。無名,道也。履道而為於分內者,雖行而無名進也。
券外者,志乎期費。
〔注〕有益無益,期欲損己以為物也。
〔疏〕期,卒也。立志矜矯,游心分外,終無成益,卒有費損也。
行乎無名者,唯庸有光;
〔注〕本有斯光,因而用之。
〔疏〕庸,用也。游心無名之道者,其所用智,日有光明也。
志乎期費者,唯賈人也,
〔注〕雖己所無,猶借彼而販賣也。
〔疏〕志求之分外,要期聲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