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以善毀爵為官帥,其黨人毀而死者半。
〔注〕慕賞而孝,去真遠矣,斯尚賢之過也。
〔疏〕束門也。亦有作寅者,隨字讀之。東門之孝,出自內心,形容外毀,惟宋君嘉其至孝,遂加爵而命為
卿。鄉黨之人,聞其因孝而貴,於是強哭詐毀,矯性偽情,因而死者,其數半矣。
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湯與務光,務光怒之,
〔疏〕堯知由賢,禪以九五,酒耳辭退,逃避箕山。湯與務光,務光不受,訶罵瞋怒,遠之林籟。斯皆率其本性,腥躁榮祿,非關矯偽以慕聲名。
紀他聞之,帥弟子而跋於家水,諸侯弔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
〔注〕其波蕩傷性,遂至於此。
〔疏〕姓申徒,名狄;姓紀,名佗;並隱者。聞湯讓務光,恐其及己,與弟子蹲踞水旁。諸侯聞之,重其廉素,時往弔慰,恐其沈沒。狄聞斯事,慕其高名,遂赴長河,自溺而死。波蕩失性,遂至於斯矣。
荃#32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疏〕荃,魚苟也,以竹為之,故字從竹。亦有從草者,蓀荃也,香草也,
可以餌魚,置香於柴木蘆葦之中以取魚也。蹄,兔罝也,亦兔彊#33也,以繫係兔腳,故謂之蹄。此二事譬也。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疏〕此合諭也。意,妙理也。夫得魚兔本因荃蹄,而荃蹄實異魚兔,亦由玄理假於言說,言說實非玄理。魚兔得而荃蹄忘,玄理明而名言絕。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注〕至於兩聖無意,乃都無所言也。
〔疏〕夫忘言得理,目擊道存,其人實稀,故有斯難也。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二十八竟
#1四庫本、浙江書局本『與木』二字互置,並補『木』字。
#2浙江書局本『絃』作『該』。
#3世德堂本『知』作『之』。
#4郭慶藩引文改『論』作『喻』。
#5《闕誤》引張君房本『遊』下有『說』字。
#6郭慶藩引文『機』作『機』。
#7四庫本、浙江書局本『驚』俱作『騖』。
#8四庫本、浙江書局本『趨』俱作『趣』。
#9郭慶藩引文改『問』作『聞』。
#10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改『字』作『者』。
#11浙江書局『膠』作『壓』。
#12《闕誤》引張君房本『出』下有『拾』字。
#13《闕誤》引張成二本『行』下俱有『易』字。
#14唐寫本『矜』上無『終』字。
#15『求』字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改作『弗』。
#16『幸』字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改作『華』。
#17郭慶藩引文『天』作『灰』。
#18郭慶藩引文改『諭』作『喻』。
#19趙本無『則』字。
#20『及』,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均作『反』。
#21世德堂本『大』作『人』。
#22唐寫本無『日』字。
#23唐寫本無『乃』字。
#24趙本『正』作『政』。
#25『丘』字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辛』。
#26原作『元』,今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改作『無』字。
#27『舛』字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改作『孔』。
#28《闕誤》引文張二本『林』俱作『縿』。
#29唐寫本『勝』下有『也』字。
#30趙本『覺』作『齊』。
#31《闕誤》引張君房本『休』作『沐』,高山寺本同。
#32『荃』,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均『荃』。
#33郭慶藩引文改『彊』作『弦』。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二十九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華法師成玄英疏
雜篇寓言第二十七
寓言十九,
〔注〕寄之他人,則十言而九見信。
〔疏〕寓,寄也。世人愚迷,妄為猜忌,聞道己說,則起嫌疑,寄之他人,則十言而信九矣。故鴻蒙、雲將、肩吾、連叔之類,皆寓言耳。
重言十七,
〔注〕世之所重,則十言而七見信。
〔疏〕重言,長老鄉閭尊重者也。老人之言,猶十信其七也。
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注〕夫巵,滿則傾,空則仰,非持故也。況之於言,因物隨變,唯彼之從,故曰日出。日出,謂日新也,日新則盡其自然之分,自然之分盡則和也。
〔疏〕巵,酒器也。日出猶日新也。天倪,自然之分也。和,合也。夫巵滿則傾,巵空則仰,空滿任物,傾仰隨人。無心之言,即巵言也,是以不言。言而無係傾仰,乃合於自然之分也。又解:巵,支也。支離其言,言無的當,故謂之巵言耳。
寓言十九,藉外論之。
〔注〕言出於己,俗多不受,故借外耳。肩吾、連叔之類,皆所借#1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