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全人之頸,翻小而似肩肩之者。
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
〔注〕其德長於順物,則物忘其醜;長於逆物,則物忘其好。
〔疏〕大#58瘦支離,道德長遠,遂使齊侯衛主,忘其形惡。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注〕生則愛之,死則棄之。故德者,世之所不忘也;形者,理之所不存也。故夫忘形者,非忘也;不忘形而忘德者,乃誠忘也。
〔疏〕誠,實也。所忘,形不忘,德也;忘形易忘德難也,故謂形為所忘,德為不忘也。不忘形而忘德者,此乃真實忘。斯德不形之義也。
故聖人有所遊,
〔注〕遊於自得之場,放之而無不至者,才德全也。
〔疏〕物我雙遣,形德兩忘,故放任乎變化之場,遨遊於至虛之域也。
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
〔注〕此四者自然相生,其理已具。
〔疏〕夫至人道邁三清而神遊六合,故蘊智以救妖孽,約束以檢散心,樹德以接蒼生,工巧以利群品。此之四事,凡類有之,大聖慈救,同塵順物也。
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斷,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
〔注〕自然已具。故聖人無所用其己也。
〔疏〕惡,何也。至人不妖孽謀護,何用智惠?不散亂彫斯,何用膠固?本不喪道,用德何為?不貴難得之貨,無勞商賈。衹為和光和物,是故有之者也。
四者,天齋也。天齋者,天食也。
〔注〕言自然而稟之。
〔疏〕常,食也。食,察也。天,自然也。以前四事,蒼生有之,稟自天然,各率其性,聖人順之,故無所用己也。
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
〔注〕疏稟之自然,其理己足。則雖沉思以免難,或明戒以避禍,物無妄然,皆天地之會,至理所趣。鈴自思之,非我思也;叉自不思,非我不思也。或思而免之,或思而不免,或不思而免之,或不思而不免。凡此皆非我也,又奚為哉?任之而自至也。
〔疏〕稟之自然,各有定分。何須分外添足人情。違天任人,故至悔者也。
有人之形,
〔注〕視其形貌若人。
無人之情。
〔注〕掘若槁木之技。
〔疏〕聖人同塵在世,有生處之形害;體道虛忘,無是非之情慮。
有人之形,故群於人,
〔注〕類聚群分,自然之道。
〔疏〕和光混迸,群聚世間。此解有人之形。
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
〔注〕無情,故付之於物也。
〔疏〕譬彼靈真,絕無性識;既忘物我,何有是非。此解無人之情故也。
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
〔注〕形貌若人。
〔疏〕屬,係也。進閔罵恪#59,形係人群,與物不殊,故稱眇小也。此結有人之形耳。
警乎大哉,獨成其天。
〔注〕無情,故浩然無不任。無不任者,有情之所未能也,故無情而獨#60成天也。
〔疏〕警,高大貌也。警然大教,萬境都忘,智德高深,凝照宏遠。故欺美大人,獨成自然之至。此結無人之情也。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
〔疏〕前文云,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惠施引此語來質疑。莊子所言人者,鈴固無情慮乎?然莊惠二賢,並道心方外,故常察而為論端。
莊子曰:然。
〔疏〕然,如是也。許其所問,故答云然。
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
〔疏〕若無性智,何名為人?此是惠施進責之辭,問於莊子。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
〔注〕人之生也,非情之所生也;生之所知,豈情之所知哉?故有情於為離曠而弗能也,然離曠以無情而聰明矣;有情於為賢聖而弗能也,然賢聖以無情而賢聖矣。豈直賢聖絕遠而離曠難慕哉?雖下愚聾瞽及雞嗚狗吠,豈有情於為之亦終不能也。不問遠之與近,雖去己一分,顏孔之際,終莫之得也。是以關之萬物,反取諸身,耳目不能以易任成功,手足不能以代司政業。故嬰兒之始生也,不以目求乳,不以耳向明,不以足操物,不以手求行。豈百骸無定司,形貌無素主,而專由情以制之哉。
〔疏〕惡,何也?虛通之道,為之相貌;自然之理,也#61遺其形質。形貌具有,何得不謂之人?且形之將貌,蓋亦不殊。道與自然,互其文耳。欲顯明斯義,故重言之也。
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
〔注〕未解形貌之非情也。
〔疏〕既名為人,理懷情慮。若無情矣#62,何得謂之人?此是惠施未解形貌之非情。
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
〔注〕以是非為情,則無是無非無好無惡者,雖有形貌,直是人耳,情將安寄。
〔疏〕吾所言情者,是非彼我好惡憎嫌等也。若無是無非,雖有形貌,直是人耳,情將安寄。
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