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亡。
中士可上可下,故疑。疑則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迷而不信,故笑。
不笑不足以為道。
不為下士所笑,不足以為玄妙至道也。
建言有之:
建,立也。將欲立言,明些三士於道不同。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士動行,於明若昧,於進若退,於夷若纇,故中士疑而下士大笑之。
上德若谷。
虛緣而容物。
大白若辱。
純潔而含垢。
廣德若不足。
大成而執謙也。
建德若偷。
立功而不衒。
質真若渝。
淳一而和光。
大方無隅。
不小立圭角。
大器晚成。
且無近功。
大音希聲。
不飾小言說。
大象無形。
故能應萬類也。
道隱無名。
功用不彰,無名氏。
夫唯道,善貸且成。
雖隱無名氏而實善,以冲和妙用資貸萬物,且成熟之。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一者冲氣也,言道動出冲和妙氣,於生物之理未足,又生陽氣,陽氣不能獨生,又生陰氣,積冲氣之一,故云一生二。積陽氣之二,故云二生三也。
三生萬物。
陰陽含孕,冲氣調和,然後萬物阜成,故云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
萬物得陰陽沖氣生成之故,故負抱陰陽,含養沖氣,以為柔和也。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萬物皆以冲和之氣為本,而冲氣和柔守本者,當須謙卑柔弱,故王公至尊,而稱孤寡不穀者,以謙柔為本故也。
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自損者,人益之。自益者,人損之。
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
老君云:人君所欲立教教人者,當以吾此柔弱謙卑之義以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
強梁之人,動與物亢,求益而損,物或繫之,故不得其死。
吾將以為教父。
吾見強梁者亡,柔弱者全,故以柔弱之教為眾教之父也。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天下之至柔者,正性也。若馳騁世務,染雜塵境,情欲充塞,則為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無有者,不染塵境,令心中一無所有。無間者,道性清淨,妙體混成,一無間隙。夫不為可欲所亂,令心境俱靜,一無所有,則心與道合,入無間矣。故聖人云吾見身心清淨則能合道,是知有為之教,不如無為之有益爾。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言天下眾教,少能及之者。
名與身孰親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
名者實之賓,世人徇名以亡身,設問誰親,欲令去功與名,而全其真爾。
身與貨孰多?
徇名者將以求財,財得而亡身,設問孰多,欲令擲玉毀珠,以全其和。
得與亡孰病?
問得名貨與亡名貨,孰者病其身?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甚愛名者,叉勞神,非大費乎?多藏貨者,必累身,非厚亡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足者,不甚愛。知止者,不多藏,既無辱殆,故可長久。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學行大成,常如玷缺,謙則受益,故其材用無困弊之時。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祿位盈滿,常若冲虛,儉不傷財,故所用不窮匱。
大直若屈,
直而不肆,故若屈。
大巧若拙,
巧不傷於分外,故若拙。
大辯若訥。
不飾小說,故若訥。
躁勝寒,靜勝熱,清淨為天下正。
於躁勝者則寒,寒,薄也。於靜勝者則熱,熱,和也。故若屈者大直,清靜為正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有道之主,無為化行,既不貪求,故無交戰,屏卻走馬之事,人得糞除田園。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天下無道之君,縱欲攻取,故兵戎士馬寄生於郊境之上矣。
罪莫大於可欲,
心見可欲,為罪大矣。
禍莫大於不知足,
求取不已,為禍大矣。
咎莫大於欲得。
殃咎之大,莫大於欲,於欲必令皆得,皆得則禍深,故云咎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物足者,非知足。心足者,乃知足。心若知足,此足則常足矣。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垂拱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