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教令於戶外,是知理天下之道,人事和則天象順,故不煩窺牖而天道可知。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若不能無為,假使出令彌遠,其知理天下之道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
  不出戶,故云不行,無為淳樸,而知為理之道。
  不見而名,
  不窺牖,故云不見。人和天順,而能名其太平。
  不為而成。
  不為言教,而天下化成。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為學者,日益見聞。為道者,日損功行。益見聞為修學之漸,損功行為悟道之門,是故因益以積功,忘功而體道矣。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為學者,積功行,為道者,忘損之,雖損功行,尚有欲損之心,兼忘此心,則至於泊然無為。方彼鏡象而無不應,故無不為也。
  取天下常以無事,
  無為無事,天下歸懷,故可取天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有事則煩勞,煩勞則凋弊,故不足以取天下。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聖人之心,物感而應,應在於感,故無常心。心雖無常,唯在化善,是常以化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欲善信者,吾因而善信之。不善信者,吾亦以善信教之,令百姓感吾德而善信之。
  聖人在天下,惵惵為天下渾其心。
  聖人在理天下,化引百姓,常惵惵用心,令德善信而聖心凝寂,德照圓明,渾同用心,皆為天下,故云為天下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
  百姓化聖德為善,故傾注耳目,以觀聽聖人。
  聖人皆孩之。
  聖人念彼蒼生,猶如慈母,故凡視百姓,皆如嬰兒。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了悟則出生,迷執則入死,正標也。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泛論眾生當生安生得生理,處死順死得死理,如此者,大凡十中有三人爾。
  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
  徇生太厚,以養傷生,既心矜此生,故動往死地,此則生理既失,死理亦虧,如此之輩,亦十中有三人爾。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設問所以動之死地,夫緣何故?但以其求生此生太厚之故。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善攝衛生理之人,心照清靜,無貪取之意,則凡是外物不可加害,陸行不求遇虎兕,入軍不被帶甲兵,此不求害物也,則物無害心,故無投角措爪容刃之所矣。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夫何故?兕虎甲兵無容措之所乎?以其順化無私,不以死為死,則物不得害其生,故云無死地也。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
  妙本動用降和氣。
  德畜之,
  物得以生養萬類。
  物形之,
  乾知坤作兆形位。
  勢成之。
  寒暑之勢各成遂。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萬物由道德以生畜,故尊貴之。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言道德之尊貴,非假爵命,但生成之功,被物而常,自然貴爾。
  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是以人莫不尊道而貴德也。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具如載營魄章所釋,彼章言人修如道,此章明道用同人。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始者冲氣也,言此妙氣生成萬物,有茂養之德,故可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萬物既得冲和茂養,以知其身即是冲氣之子。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始。
  既知身是冲氣之子,當守此冲和妙氣,不令離散,則終沒其身長無危殆也。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兌,愛悅也。目悅色,耳悅聲,六根各有所悅,縱則生患,是故塞之。不縱六根愛悅,則禍患之門閉矣,故終身不勤勞矣。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開張六根,縱其視聽,以成濟其愛悅之事,則常有禍患,故終身之不救爾。
  見小曰明,
  人能於事微小,則見而改行,可謂明o
  守柔曰強。
  守柔弱,則人不能加,可謂強矣。
  用其光,復歸其明。
  見小則明,守柔則強,若矜明用強,將失守柔見小之義,故當用光外照,復歸守內明,長無患累矣。
  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遺,與也。言還守內明,則無與身為殃咎者,如此是謂密用真常之道。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