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之中,神室本虛器,全藉守鑪之人神識不昧,晝夜精觀,而神丹生於虛器之中,外丹既熟,而內丹亦就,化形而仙矣。《參同契》曰:萬象憑虛生,感化各有類。感化者,亦蛻精思之意耶。
關尹子曰:庖人羹螂,遺一足几上,螺已羹,而遺足尚動,是生死者,一氣聚散耳,不生不死,而人橫計曰生死。
抱一子曰:人以動物為有生,今釜中之蝌已羹,而几上之遺足尚動,是則生者一氣之聚,死者一氣之散耳,彼非氣者,何嘗有聚散生死哉,人橫計之耳。
關尹子曰: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臥者,有死病者,有死藥者,等死,無甲乙之殊。若知道之士,不見生,故不見死。
抱一子曰:世人不知我本無生,而見坐脫立亡者,以為了達,見外死病死者,以為未了達,殊不知均一死耳,初無甲乙之殊,惟知道者,未嘗有生,故不見其生,未嘗有死,故不見其死。
關尹子曰:人之厭生死超生死者,皆是大患也,譬如化人,若有厭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為妖,不名為道。
抱一子曰:老子謂專氣致柔能嬰兄,今問嬰兒曰:汝生乎?則不知也,汝死乎?則不知也,然則人之有厭生死心,非大息乎,有超生死心,非妖乎。
關尹子曰:計生死者,或曰死已有,或曰死已無,或日死已亦有亦無,或日死已不有不無,或日當幸者,或日當懼者,或曰當任者#6,或日當超者,愈變情識,馳騖不已。殊不知我之生死,如馬之手,如牛之翼,本無有,復無無,譬如火水,雖犯火水,不能燒之,不能溺之。
抱一子曰:以馬之無手,牛之無翼,以況我之未嘗有生死也,以水犯水,以火犯火,以況我之入生死也。然則既日如馬手牛翼之未嘗有矣,又何入哉,日以未嘗有生而入死,以未嘗有死而入生,是則入亦無入,犯亦無犯。若夫以謂或有或無,或幸或懼,或任或超,愈變情識,而馳騖愈遠矣,安足以知此哉。
文始真經言外旨卷之四竟
#1此句之後,《文始真經注》(載《道藏》維字號)尚有『惟水之為物,能藏金而息之,能滋木而榮之,所以析魂魄』一段經文缺失。
#2『魄狙習也』句後,上引二校本皆有一火生土,故神生意」句。
#3『識生』,《無上妙道文始真經》作『皆因識生』,《關尹子》作『皆同識生』。
#4此句,二校本皆作『木根于冬水』。
#5此句,疑當作『斯術之粗者也』。
#6此句,《關尹子》作『或日當喜者』。
文始真經言外旨卷之五
抱一子陳顯微述
五鑑篇
鑑者,心也,凡二十章。
關尹子曰:心弊一作蔽下同吉凶者,靈鬼攝之,心弊男女者,淫鬼攝之,心弊幽憂者,沉鬼攝之,心弊逐放者,狂鬼攝之,心弊盟詛者,奇鬼攝之,心弊藥餌者,物鬼攝之。如是之鬼,或以陰為身,或以幽為身,或以風為身,或以氣為身,或以土偶為身,或以彩畫為身,或以老畜為身,或以敗器為身。彼以其精,此以其精,兩精相搏,則神應之。為鬼所攝者,或解奇事,或解異事,或解瑞事,其人傲然,不曰鬼于躬,惟曰道于躬,久之,或死木,或死金,或死繩,或死井。惟聖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役萬神而執其機,可以會之,可以散之,可以禦之,日應萬物,其心寂然。
抱一子曰:聖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眾人神于神,而不能神神,能神神,則日應萬物,其心寂然,神于神,則心蔽事物,而為鬼所攝。鬼亦神之純陰者也,故亦無我而附物身,既認物為我身,則精存于物,物我相搏則神應之,故為鬼所攝者,或能瑞異,或知吉凶,其人傲然,自謂得道,不悟魔攝久致喪身,五行賊之,隨類死物,如釋教《楞嚴》所迷二十五魔,一同是說也。在周末之時,釋教未入中國,已先述于是書矣,較之釋經,理詳而辭簡,然則《關尹子》書豈一曲之士所能測識耶。
關尹子曰:無一心,五識並馳,心不可一,無虛心,五行皆具,心不可虛,無靜心,萬化密移,心不可靜。借能一則二偶之,借能虛則實滿之,借能靜則動搖之。惟聖人能斂萬有於一息,無有一物可役吾之明徹,散一息於萬有,無有一物可問吾之云為。
抱一子曰:聖人之心,能斂能散,欽則會萬有於一息,散則敷一息於萬有,初不待一之虛之靜之也。苟用功於一,則不一矣,用功於虛,則不虛矣,用功於靜,則不靜矣。惟其不用功於、一,不用功於虛,不用功於靜,則此心未嘗二,未嘗實,未嘗動也。雖日斂散,何嘗欽散哉。如是,則日應萬變,吾心寂然,無一物可役吾之明徹,無一物可問吾之云為,聖人以五鑑明心,信乎其為鑑矣。
關尹子曰:火千年,俄可滅,識千年,俄可去。
抱一子曰:火本無我,自清濁兆分而來,天下未嘗有自生之火也,鈴假人力鑽燧擊石而後生,《列子》曰:人生火是也。夫火本無體,故雖燎熱千年,而俄頃可滅。惟識亦然,自胞胎賦形而來,此心未嘗先具此識也,蓋因根塵取受伊,習而後生,《關尹子》日物交心,生識是也,夫識本無方,雖計認千年,而俄頃可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