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侈靡者,曷嘗以為非哉!故日叉為足所誘也#5。徐曰:言以高名令譽稱號尊榮而為是者,以此貨利為心也,既貨利為心,是叉為名利之所誘引也。
皆坐於貪欲,貪欲為殃咎。
徐曰:坐者,罪之所由,殃,禍也,答,罪也。言重名譽者,坐由責欲無厭,則為三世之禍罪也。李曰:饕餮之徒,食婪之輩,亡不以道自為殃咎。劉曰:五刑之屬三千條例,唯坐責欲被刑,未有康貞政辟,責欲既為大禍,人人何不戒之。
貪者為大病,習貪來已久。合會微漸漬#6,非緘艾所可愈#7。
徐曰:食為三毒之首,為生死大病,由其前身積習怪責至於今世,故云已久也。滋,益也。愈當作瘉,病疹也。積習食心,其來久遠,合會微細,慚漸益多,譬膏肓之病,非緘艾所疹瘉也。李曰:食可煞身,故為大病。積習生常,故云來久。微微而長,漸漸而進,自微至著,從小至大,息生於內,病至膏盲,難可救除,故非緘灸所瘉。劉曰:久植根栽,觸類斯長,病非形質,豈緘艾所可治也。
還身意所欲,清淨而自守。
李曰;貪為至病,救所不除,今欲除之,其用何道?但能無欲,而貴自除,若能忘身,而害斯遣,唯清唯靜,守道守真,端坐無為,絛然絕累也。劉曰:芸芸者歸根,復命者自守。
大聖之所行,不慕人所主。
徐曰:慕,猶尚也,聖人尚虛靜無歌,凡人尚名利有欲,真與俗反,去取不同,故不尚凡人之所主也。李曰:小人所履,耳目注於聲色,心意住於責欲,反以此為病,不得成道,大聖所以行清虛無欲,心不主於有為,故無人問之累也。劉曰:彼我尚喪,豈求主哉。
有常可使無,無常可使有。
韋曰:我本無身,忽然而有,常忘其有身同鈴未生之時,此有常可使無常也,不以生為生,故常生而不朽,此無常可使有常也。徐日;失道者有常使無,得道者無常使有,故《莊子》曰:庸詛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人之非天乎?斯之謂矣。李曰:俗人之所慕,但食名利,唯求情欲,志在於有,不肯於無。今聖人內遺心識,外絕名聲,非有非無,能無能有,不有能有,可使有歸於無,不無而無,可使無歸於有。無歸於有,無有不成,有歸於無,有無不滅,或隱或顯,變化自在也。
經誠章第十三
老子曰:經誠所言,法義所推。赫赫興盛,不如妙微。
李曰:尋經誡所言,依法義推究,濟濟貴盛,赫赫高門,寵極則辱來,樂往則哀集,常嬰得失而息興衰。不如懷道自安,含真善見,退不枯槁,進不榮華,逍遙木屬之問,放廣市朝之際,存妙微質樸也。劉曰:赫赫者亡,妙微者常,以義推窮,鈴至於此。
實不如虛,數不如希。
劉曰:心實無妄,故致虛妙,事煩多弊,故不如希。
茂多卒夭#8,疾不如遲。
徐曰:卒,急也。邪教、正言,悉應自然,故修習科法,應急而易成,檮鬼析神,多有卒驗修為正道,應遲而難成,難成而無敗,入於不死不生,習學邪文,易成而易敗,不免輪轉生死,故邪不如正,疾不如遲也。
興者必廢,盛者必衰。
劉曰:萬物皆然,非止人事。
聖人絕智,而為無為。
徐曰:絕邪智,去有為,明正智,為無為也。劉曰:絕智故無興盛,無為爻無廢衰也。
言無所言,行無所施。
徐曰:言於無言之理,終何所言,行於無事之事,又奚所施乎。劉曰:冥然順物,與道同遊,喪偶亡懷,行安將寄。
孰能知此,偶不如奇。
韋曰:道本無言,應物而言,故言無所言也;道本無行,應物而行,故行無所施也。偶者,二也,奇者,一也。能知無言無行者,故當損二歸一以趨道也。劉曰:身以偶神,欲以偶身,勞形者為贍形骸,喪身者為多愛欲,故遺形者神靜,棄欲者身安。《莊子》云: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亡心心焉。
多不如寡,孰賢難隨。
徐曰:寡,少也,隨,從也,多方博學,泛觀眾流,不如專精味道,抱一守玄。故日多則惑,少則得。誰謂仁義貞康以為賢善,然徇名蕩德,易生偽薄,難以從德反道。故曰仁可為也,義可虧也,禮相偽也。
孰仁難可,其義少依。
李曰:無為之行難行,不二之心少悟,誰有賢名之士,仁善之人,能以可於心而隨其行,仁賢尚為難可,蒙昧故非易行,是故知幽玄妙義少能依者也。
能知無知,道之樞機。
李曰:若能隨不言之教,依元為之理,自然悟道。智無不知,雖無所不知,而即無知,能忘於知,得道樞機,今言得者,得道要妙。劉曰:道以無知為宗,體之者,得其樞要。
空滅成無#9何用仙飛。
徐李劉本作空虛滅無,何用仙飛。韋曰:遣大賢七義之名,歸大賢仁義之實,則漸階於道也。樞者,要也,機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既漸近於道,故能知道無知也,此是道之機要也,則知道體不可以有心期,故復損機以至空,損空以至無,然後能飛仙矣。仙者,無生無死之名也。夫真人者,通古今,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