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73-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通玄真经注-宋-朱弁-第16页

br>  與道為際,與德為鄰,
  涉虛以應者,際極皆道也。御有以順者,左右皆德也。
  不為福始,不為禍先,
  夫福非福也,而安以為福。禍非禍也,而躁以為禍。能安於禍,則寧異其福;不安所福,則福在於禍。禍福之體,不在窮達,而宗於躁靜者也。且先始之義主於動作,言凶生乎妄動,倚伏在於動時。是以聖人無為無作,無禍無福,脩然而往,脩然而來,禍福之迹外彰,而屯泰之情不入也。
  死生無變於己。
  冥順變化者,無時而不恒,此己之未嘗生死也
  故曰至神。神即以求無不得也,以為無不成也。
  用之無方。
  守無
  游萬物而不物,則無我無物矣。
  老子曰:輕天下即神無累,
  夫曠然神平,無累於靈府,以輕脫世榮故。
  細萬物即心不惑,
  心存物外,則以太山如秋毫,安小大之域,遺巨細於彼,夫何惑哉?
  齊死生即意不懾
  夫覺以夢盡,夢以覺知。死生動息,各在春分,齊於是道,保所懼焉矣。
  同變化即明不眩。
  我亦物也,同乎變化,能知此者,不眩天理之明。
  夫至人以不撓之柱,行無關之途,
  德主而不替,道行而常通。
  稟不竭之府,學不死之師,
  用備天下,未嘗勞神,宗極道原,未嘗喪體。
  無往而不遂,無之而不通,屈伸俛仰,抱命不惑而宛轉禍福,利害不足以患之。
  委抱天命,宛轉隨時,遭乎禍福,不足以為內患也。
  夫為義者,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也,
  受命之巨,心盛之士,雖蹈白刃,守節不移。唯示之以仁,不可迫其行也。
  可正以義,而不可縣以利也,
  可以義正之,而不可以利誘之。義在素利也。
  君子死義,不可以富貴留也,
  伯夷、叔齊之類是也。
  為義,不可以死亡恐也。
  齊大夫陳不占之類是也。
  又況於無為者乎。
  能守一義,猶至亡身,浩然無為,寧以形累?
  無為者無累,無累之人,以天下為影柱。
  影柱者,立之而不礙也。至人不宣於天下,則萬物居然自立矣。無累於適,則天下洞然皆通耳。
  上觀至人之倫,深原道德之意,下考世俗之行,乃足著也。
  因可明之。
  夫無以天下為者,學之建鼓也。
  凡學者,本欲復其性耳。能無以天下為者,常學所未及也。若建鼓求子,足明子已先往,求之不及也。
  守平
  去其所為,道自夷矣。
  老子曰:尊勢厚利,人之所貪也,比之身即賤,
  夫身也者,以清暢保安為貴耳。眾人徒知勢以舉身,利以資我,而莫知居此者,不全安暢之分。是以賤彼所奉,而固其本也。
  故聖人食足以充虛接氣,衣足以蓋形禦寒,適情辭餘,
  果腹則安,周身則足,自此之餘,為性命患。故聖人外之也。
  不貪得,不多積,
  理然自得,非貪所得。物勢自積,非多所積。
  清目不視,靜耳不聽,
  不主聲色,自然清靜。
  閉口不言,委心不慮,
  不妄勝口,迫而後應。不先企慮,應而後定。
  棄聰明,反太素,
  不由耳目之前,而歸形質之始。
  休精神,去知故,
  故,事也。休謂外而不馳,去謂中而不惑也。
  無好無憎,是謂大通。
  平施於物故通。
  除穢去累,莫若未始出其宗,何為而不成。
  若存乎此,得道之宗,即心穢其除,心累斯去,而平和耳。
  故知養生之和者,即不可縣以利,
  利在於和善,養者知之也。縣依則往,喪生者之利也。
  通外內之符者,不可誘以勢。
  符,合也。且我有理然之道以徇彼,則彼有物然之理固在我,而以合之,何外勢以能誘耳?
  無外之外至大,無內之內至貴,
  夫出入無間,玄同物我,是無外之大,無內之貴也。貴且大,不可偏,由而已。
  能知大貴,何往不遂。
  守易
  得自任之理,則易也。
  老子曰:古之為道者,理情性,治心術,
  夫欲不遇節,則能盡情性之生理;不妄喜怒,則能正心術之雜亂也。
  養以和,持以適,
  和以養生,適以任情。
  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
  道以勝,故自責,德以充,故自富。
  性有弗欲,無欲而弗得,
  自足者,常得也。
  心有弗樂,無樂而弗為。
  不樂一境,故能為天下之樂也。
  無益於性者,不以累德,
  欲非性益,德以靜成耳。
  不便於生者,不以滑和,
  靜則便生,和因欲亂。
  縱身肆意,而度制可以為天下儀。
  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