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73-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通玄真经注-宋-朱弁-第26页

利害,則能御羣物而不抑,涉萬方而成化。苟非此道,利不兼焉。能使乎物,得以宜。夫加暴,則各失全性之惠,豈合德於一儀也。
  何謂仁?曰:為上不矜其功,為下不羞其病,
  未能退。
  於大不矜,於小不偷,兼愛無私,久而不衰,此之謂仁。
  非夫至性,安可久而不衰?故賢聖難之以稱五教之首也。
  何謂義?曰:為上即輔弱,為下即守節,達不肆意,窮不易操,一度順理,不私枉撓,此之謂義。
  理正也。一,常也。順正以為常度,不容私撓,乃可存終矣。
  何謂禮?曰:為上即恭嚴,為下即卑敬,退讓守柔,為天下雌,立於不敢,設於不能,此之為禮。
  所謂內和外飾,非止揖讓登降也。
  故修其德即下從令,修其仁即下不争,修其義即下平正,修其禮即下尊敬,四者即修,國家安定。故物生者道也,長者德也,愛者仁也,正者義也,敬者禮也。不畜不養,不能遂長,不慈不愛,不能成遂,不正不匡,不能久長,不敬不寵,不能貴重。故德者民之所貴也,
  德能安之,天下莫不貴其安全者也。
  仁者民之所懷也,
  物情莫不歸其惠愛耳。
  義者民之所畏也,
  方割無私,莫不畏正。
  禮者民之所敬也。
  威儀叙列,莫不敬奉。
  此四者文之順也,聖人之所以御萬物也。
  若非正順於人文,則萬情多端,不可驅御矣。
  君子無德即下怨,
  以抑其性故怨。
  無仁即下争,
  以無所惠故争。
  無義即下暴,
  以踰我分故暴。
  無禮即下亂。
  以失常叙故亂。
  四經不立,謂之無道。不亡者,未之有也。
  老子曰:至德之世,賈便其市,農樂其野,大夫安其職處,士修其道,民人樂其業。是以風雨不毀折,草木不夭死,
  德被於物,故陰陽和合,動植各遂其生。
  河出圖,洛出書。及世之衰也,賦斂無度,殺戮無止,刑諫者,殺賢士,是以山崩川涸,蠕動不息,野無百蔬。
  毒流蒸人,下結煩怨之氣,氣能逆天戾常,故生灾饉之變。
  故世治即愚者不得獨亂,世亂即賢者不能獨治。
  賢愚之功未能加於時也。
  故聖人和愉寧靜,生也;
  末嘗憂躁以虧性分。
  志得道行,命也,
  以能知命,故窮達皆安。
  故生遭命而後能行,命得時而後能明,
  命遇道行,時宜則功著。
  必有其世,而後有其人。
  時無明王,則聖賢無措其乎足。故《九守》篇曰:非有其世,孰能濟焉?
  文子問聖智,老子曰:聞而知之,聖也;見而知之,智也。
  心見者聖,目見者智。
  故聖人常聞禍福所生,而擇其道,
  擇平靜之道而守之,則無因以為朕兆。
  智者常見禍福成形,而擇其行。
  擇正慎之行而修之,則能預杜萌漸。
  聖人知天道吉凶,故知禍福所生;
  聖人知不足者吉,有餘者凶,皆禍福之所由矣。故平靜以守之,不為先始也。
  智者先見成形,故知禍福之門。
  智者不惑於萌盛,故免乎奄忽而至。
  聞未生,聖也,先見成形,智也,無聞見者愚也。
  老子曰:君好知,即信時而任己,棄數而用思。
  謂信所愚之時,因以為已知;棄必然之數,而用思所及者也。
  物博智淺,以淺贍博,未之有也。獨任其智,失必多矣。
  物宜多端,智有涯極,故不能贍,以至多失。
  好知,窮術也,好勇,危亡之道也。
  必窮之術,必亡之道。
  好與即無定分,
  以其好故不定。
  上之分不定,即下之望無止,
  君上錫賫無度,臣下希冀無已。
  若多斂即與民為讎,
  重賦斂則反樂推之道,故怨之始讎。
  少取而多與,其數無有,
  十一而稅,則不給無恒之用。
  故好與,來怨之道也。
  不均於土,則庶官怨;重賦於民,則卒士怨。
  由是觀之,財不足任,道術可因明矣。文子問曰:古之王者,以道涖天下,為之奈何?
  老子曰:執一無為,因天地與之變化。
  執一者,謂無所執也。無為者,言不敢為也。夷如是,則循彼性而治之,得非因天地之所宜,而與萬物同變化。
  天下大器也,不可執也,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能為一事,必敗於萬物之事;能執一性,必失於萬類之性也。
  執一者見小也,
  不載纖芥之能,豈非謙小?
  見小故能成其大。
  且無所載,因彼而成則無之,不通反成大治。
  無為者守靜也,
  不先動之謂也。
  守靜故能為天下正。
  夫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