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傷物性也。故大順天下,與化推移,則物有所宜各性自正矣。
處大滿而無溢,居高貴而無驕。
見小守靜,故無驕溢。
處大不溢,盈而不虧,居上不驕,高而不危。
夫道然也。
盈而不虧,所以長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富貴不離其身,祿及子孫,古之王道,期於此矣。
唯上此道,可立天下也。
老子曰:民有道所同行,有法所同守,
皆慕義道而懼典法。
義不能相固,威不能相必,故立君以一之。
民不能永固所義,專必所畏,故立君以齊一之也。
君執一即治,無常即亂。
亂生於無恒之政也。
君道者,非所以有為也,所以無為也。
治道貴靜,豈先物為?因民為而化之,亦非以為也。
智者不以德為事,
以政治之德為己之能事者,非君上之智也。
勇者不以力為暴,
以威勢之力而為暴雷者,非人君之勇也。
仁者不以位為惠,
以露天個之位而為己惠者,非王者之仁也。
可謂一矣。
備此三者乃謂執一。
一也者,無適之道也,萬物之本也。
清靜守一,動而不知。萬物宗本,不出於是。
君數易法,國數易君,
數易法度,民不堪命。國之無本,君能久乎?
人以其位,達其好憎,下之徑衢,不可勝理。
天子恃尊以位,不約所欲,任達好憎之性,因成取舍之私。法令滋彰,下多岐路,不可勝理也。
故君失一,其亂甚於無君,
夫無君之時,猶義以相扶,咸以相服。以其不能固乃立主之。今君反為亂階,則不如無君矣。
君必執一,而後能羣矣。
文子問曰:王道有幾?老子曰:一而已矣。
得一而已。
文子曰:古有以道王者,有以兵王者,何其一也?曰: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
上以道得,下以義得。
用兵有五;有義兵,有應兵,有忿兵,有貪兵,有驕兵。誅暴拯弱,謂之義;敵來加己,不得己而用之,謂之應;争小故
故事。
不勝其心,謂之忿;利人土地,欲人財貨,謂之貪;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眾,欲見賢於敵國者,謂之驕。義兵王,
合天下心故王。
應兵勝,
以其後動故勝。
忿兵敗,
小不勝忍故敗。
貪兵死,
不能自守故死。
驕兵滅,
盈反天道故滅。
此天道然也。
老子曰:釋道而任智者危,棄數而用才者困。
釋,捨也。數,天之常數也。凡捨道任智,則靡日可安。棄數用才,則劣而莫濟矣。
故守分循理,失之不憂,得之不喜,成者非所為也,得者非所求也。
夫守自道之分,循必然之理者,適委天命,靜安所遇,雖成之與得,付在偶然。故無憂喜,關其內也。
入者有受而無取,出者有授而無與。
懷道以容萬類,則雖有受,非貪取也。抱德以施羣品,則雖有授,非私與也。
因春而生,因秋而殺,所生不得,所殺不怨,即幾於道矣。
忘情於中,順時行令,豈容德怨於中間哉?
文子問曰;王天下得其歡心,為之奈何?老子曰:若江海是已,
謙而不溢,容而不擇,可謂歸萬物之道,盡羣下之心也。
淡兮無味,用之不既,
虛靜淡泊,而應之無盡也。
先小而後大。
先以善下之小,後成深廣之大。
夫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後之。天下必效其歡愛,
凡由下致上,持後取先,蓋順天而成。物之所與,則歡愛之道自得彼之誠也。
進其仁義,而無苛氣。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眾不害,天下樂推而不厭,雖絕國殊俗,蜎飛蠕動,莫不親愛。
夫理順於正,物就其愛,然以仁愛義正,則殊俗異類知有所親,欣戴樂推而無猒也。
無之而不通,無往而不遂,故為天下貴。
執此道者,有前無括,旁通皆可,得非天下之貴乎?
老子曰: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而調瑟也。
五音合變以成文,百代合宜而制法。調之在變,不可膠柱,治之在宜,不可執法。
聖人者應時偶變,見形施宜,
斯不膠執之謂。
世異即事變,時移即俗易,論世而立法,隨時而舉事。
兆庶情偽,風俗不一;帝王質文,世有損益。立事與時,非聖者孰能盡哉?
上古之王,法度不同,非故相反也,時務異也。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為法,所以為法者,與化推移也。
已成之法,如已祭天祝地,一時之用,奚可格哉?唯因化推移以為法者,不可不法也。
聖人之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