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84-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取善集-宋-李霖-第27页

知,目欽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若不得則大憂以懼。夫道無聲色滋味之可得,則其去耳、目、鼻、口之所嗜也遠矣。聞恬惔寂漠虛無無為之道,則大笑而非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
  羊祜曰:下愚昏昧,貴華賤實,上道深奧,虛無清遠。不為淺識所笑,不足為深遠之至。
  蘇子由曰:道非形不可見,非聲不可聞,不先知萬物之妄,廓然無蔽,卓然有見,未免於不信也。故下士聞道,以為荒唐謬悠而笑之。中士聞道,與之存亡出沒而疑之。惟了然見之者,然後動行服膺而不怠。孔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斯所謂上士也哉。
  與俗同時,與道乖。《經》曰: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建言有之:
  纂微曰:建,立也。將立行道之言,謂下文也。
  舒王曰:孔子嘗曰:迷而不作。竊比於我老彭。蓋老子稱古之建言者,古之人嘗有此三者之言,故老子迷之而已。
  明道若昧,
  御註:若日明之光照臨下土者,明也。豐智源而不示,襲其光而不耀,故若昧。
  王元澤曰:大明若晦。
  志琮曰:內有智慧為明,外無炫耀為昧。
  進道若退,
  李榮曰:聞道勤行,是進大成,若缺是退。
  呂吉甫曰:為道曰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是之謂進道若退。
  夷道若纇,
  李榮曰:緬平一等,夷道也。和光同塵,若纇也。
  唐明皇曰:夷,平也。纇,絲之不勻者。夫識心清靜,塵欲不生,坦然平易,與物無際,而外若絲之有纇。
  杜光庭曰:達士治身,內則夷坦,外示同塵,履苦遇樂,隨時應跡,若絲之有纇也。
  道則一致,物有萬殊。體道之士,內則平夷,一定而不易,外應萬殊,隨物變動,故若纇。
  上德若谷,
  御註:谷虛而受,受而不積。谷虛而應,應而不竭。
  陸佃曰:至無以供其求,至虛而應其感,故曰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李榮曰:康而不穢,大白也。混同於濁,若辱也。
  陸佃曰: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故曰大白若辱。
  大潔白之人,內懷清靜,明白入素,滌除玄覽而無疵。大白也。韜光晦迹,混俗同塵,處眾入之所惡,若辱也。
  廣德若不足,
  孫登曰:其德深廣則通疏見遠,遺略小節,如智識不足。故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志琮曰:夫上德功濟十方,莊嚴萬物,德化無窮,名之為廣。雖云有德,怛自若無德,即無德,故云不足。
  建德若偷,
  唐明皇曰:建,立也。偷,盜也。言建立陰德,港修密行,如彼盜竊,常畏人知,故曰若偷。
  車惠弼曰:聖人建立眾德,濟度羣生,妙用港流玄功密被,不令人覺,故云若偷。
  此二說偷竊之偷。
  蘇子由曰:因物之自然而無所立者,外若偷惰而實建也。
  王元澤曰:偷,苟且也。區區欲速,務有所建,豈足以為德。唯因時任理,視若偷惰者,其建大矣。莊子曰:不得已而後起。
  此二說偷惰之偷。
  質真若渝,
  王元澤曰:體性抱神,以遊乎世俗之間者,萬變從俗,而其道常真,故物莫知其真。彼漢陰丈人孑孑然以真為己任,而別乎世俗,乃子貢之徒所驚,而聖人以為假修渾沌者,豈所謂質真乎。
  蘇子由曰:體性抱神,隨物變化,而不失其真者,外若渝也。
  質,性質也。真,淳一也。渝,色變也。言道德行人質真淳而無假飾,若可渝變,與物同波而和光。
  大方無隅,
  御註:大方者,無方之方也。方而不割,故無隅。
  李榮曰:震宇有象,故有方也。至道無形,故無隅也。
  呂吉甫曰;大方體之無南無北,爽然四解,淪於不測。無東無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此大方之無隅也。
  王元澤曰:大方,道之體也。若有四隅,則形盡於所見,其小久矣。
  大器晚成,
  御註:大器者,不器之器也。不益生,不助長,故晚成。
  陶弘景曰:積德道成,謂之大器。非日可就,故曰晚成。
  陸佃曰:其行身也,徐而不廢,故曰:大器晚成。
  大器者,法身之器也。法身大器,積功而證,非一朝一夕,故曰晚成。莊子曰:美成在久。
  大音希聲,
  御註:動之無方而感之斯應,故希聲。 王弼曰: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
  志琮曰:希聲者,猶無聲也。夫聖人一音說法,遍滿十方,發墊開蒙,導凡誘俗,雖復教滿十方,即言恒寂。教即無教,言即無言,以此之義,名曰希聲。
  疏曰:道能應眾音,大音也。聽之無聲,希聲也。
  大象無形,
  鍾會曰:無象不應,謂之大象。既無體狀,豈有形容。
  大象者,無象之象也。象既無象,豈有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