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則喪吾之慈,而失七民愛物之心矣。
故抗兵相加,一展者勝矣。
唐明皇曰:抗,舉也。兩國舉兵以相加,則慈哀於人者勝。
王元澤曰:哀憐之心,慈也。慈故能勇,所以勝。一本作相若,亦通。若之言兵刃相敵也。
此章言用兵出於不得已,故為客,退尺。不敢輕敵,恐喪其寶,故舉兵相加,慈哀於人者勝。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御註:道炳而易見,故載之言,則甚易知。要而易守也,故見之事,則甚易行。孟子曰: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故道無難,而天下無不能有難,不能者,不知反求諸己爾。
蘇子由曰:道之大,復性而足。性之妙用,見於起居飲食之間爾。聖人指此以示人,豈不易知乎。人能體此以應物,豈不易行乎。然世常患日用而不知,知且不能,而況行之乎。
易則易知,近則易行,以其至易也。非思慮擬議之所能喻,所謂不慮而知也。以其至近也,非步驟遲速之所能至,所謂不行而至也。用智以知之,則淺矣,故天下莫能知。用力以行之,則莫能至,故天下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御註:言不勝窮也。而理為之本。事不勝應也。而道為之主。順理而索,循道而行,天下無難矣。
言以無言為宗;事以無事為君,得其宗而易知,識其君而易行,天下不能知、不能行者,不知其宗與君而已。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蘇子由曰:言者道之筌也。事者道之進也。使道可以言盡,則聽言而足矣。可以事見,則考事而足矣。惟言不能盡,事不能見,非合言而求其宗,遺事而求其君,不可得也。蓋古之聖人,無思無為,而有漠然不自知者存焉。此則思慮之所不及,是以終莫吾知也。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河上公曰.;希,少也。唯達道者,乃能知我,故為貴也。
纂微曰:至道之言,有宗有君,惟明者知之,故希少矣。
惟知者少,此所以為貴也。使淺識以知聖人,則豈足貴邪。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河上公曰:被褐者,薄外。懷玉者,厚內。匿寶藏德,不以示人也。
王弼曰:被褐者,同其塵。懷玉者,寶其真也。聖人之所以難知,以其同塵而不殊,懷玉而不顯,故難知而為貴也。
褐者,麤淺之服。玉者,精貴之寶。被褐者,顯麤於外,和光同塵,若愚若昏,不殊於俗。懷玉者,藏寶於內,懷道抱德,匿名藏譽,不示於人。與氓中玉表者異矣。莊子曰:聖人懷之,眾人辯以相示也。此章言道易知易行,然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者,以言有宗,事有君也。夫惟有宗與君,是以知者少也。聖人所以難知者,寶此道而被褐故爾。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呂吉甫曰:道之為體,不知而能知者也。知其不知,而以不知知之,至者也。故曰:知不知,上矣。雖知其不知,而以知知之,則其心庸詎而寧乎。故曰:不知知,病矣。
溫公曰:知之如不知,則遠怨。不知而強知,則招患。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唐明皇曰:夫惟能病強知之病,是以不為強知所病。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呂吉甫曰:夫惟知知之為病,而病之則反乎無知,而知不足以病之矣。故曰: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此而已。故曰: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南伯子綦曰:我悲人之自喪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後而曰遠矣。若子茶者,可謂病病者乎。
王元澤曰:病而不自知,病者終莫悟矣。
此章言道本無知,知其不知為上,不知而用,知以知之,則為病。聖人之不病者,知知之為病,而反乎無知,是以不病。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河上公曰:威,害也。人不畏小害,則大害至。謂死亡也。畏之者當愛精養神,承天順地也。
成玄英曰:內明威刑也,所謂經戒科律,大威即三塗惡趣北都羅酆之刑法也。言一切眾生,未解真理,愛樂世法輕而行之,則真中大刑,必將
至矣。
劉仲平曰:《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蓋眾人不知畏天之威,故大威至矣。
有威可畏謂之威。眾人不知畏天之威,則無所不為。此天之大降其威虐,而禍罰所加也。故曰:大威至矣。《書》曰:罔不惟畏,弗畏入畏。
無狹其所居,
御註:居者性之宅。人之性至大,不可圍而曲。士不以語於道者,狹其所居故也。擴而充之,則充滿天地,包裹六極,無自而不可。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
唐明皇曰:神所居者心也。無狹者除情去欲,使虛而生白。
無厭其所生。
御註:生者氣之聚。人之生,通乎物之所造,而厭其所生者,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桔之反復則夜氣不足以存,彼保合大和而無中道夭者,無厭其所生故也。
河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