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86-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金-寇才质-第23页

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養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於名利,豈不悲哉。今且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夫生者豈特隋珠之重哉,名利喪身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故作是章焉。
  名與身孰親?
  《南華經》曰:伯夷、叔齊、鮑焦、介子推,此四子者,重名輕死。
  身與貨孰多?
  《南華經》曰: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肔,子胥糜。此四子之賢是好名利者也,而身不免乎戮。
  得與亡孰病?
  《南華經》曰:此其伯夷、叔齊、比干、子胥之屬,所以論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不亦遠乎?
  是故甚愛必大費,
  《通玄經》曰:虎豹之文來射,猨狄之捷來格,鳴鐸以聲自毀,膏燭以明自煎。武勇因強梁死,辯士因能亡。
  多藏必厚亡。
  《南華經》曰: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剝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桂漆有用割剝亡身,而不知櫟樹無用之用得終天年。
  知足不辱,
  《南華經》曾子曰: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養志者忘名,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
  知止不殆,
  《沖虛經》曰:不貪貨,何羨利?不貪貴,何羨名?此之謂順民。《南華經》曰:名利二者,勃志也。不動胸中則正,正則虛靜無為而無不為也。
  可以長久。
  《通玄經》曰:璧瑗之器,礛之功也;鏌鋣斷利,砥礪之力也。狡兔死而獵犬烹,高禽盡而良弓藏,敵國滅而謀臣亡。功遂身退,天道然也,可以長久。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此章《南華經》言: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眾,其主惟君。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是以太古聖人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體道清靜無為,為天下之正,教其用無窮,故能長久,故作是章焉。
  大成若缺,
  《通玄經》曰:天圓不中規,地方不中矩,道至大者無規矩。
  其用不弊。
  《通玄經》曰:清靜者,道之鑒也;清虛者,天之明也;一而不變,靜之至也。
  大盈若沖,
  《通玄經》曰:天正不中鈎,地直不中繩,德至大者無鈎繩。
  其用不窮。
  《通玄經》曰:無為者,道之常也。無為為之之謂天,天德而已矣。
  大直若屈,
  《南華經》曰:古者天下有常然之道,曲者不以鈎,直者不以繩,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南華經》曰:古者天下有常然之德,圓者不以規,方者不以矩,大巧若拙。
  大辯若訥。
  《南華經》曰: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辯若訥。
  躁勝寒,
  《通玄經》曰:陽氣勝變為陰,故巧不可盈。
  靜勝熱,
  《通玄經》曰:陰氣勝變為陽,故辯不可極。
  清靜天下正。
  《通玄經》曰:古聖無為者,守靜也,守靜能為天下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此章《通玄經□上義篇》言: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貪寶賂也,時有危亡,平亂為民除害也,以危為寧矣。赤帝為大灾,故黃帝擒之。共工為水害,故顓頊誅之。今七國無道,貪叨多欲之人殘賊天下,萬民騷動,莫寧其所。有則制之以兵革,戎馬生於郊,天下大亂也。
  天下有道,
  《通玄經□精誠篇》曰:夫古之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暗行於道者,能有之也。
  却走馬以糞。
  《通玄經□精誠篇》曰:却走馬以糞,車軌不接於遠方之外,是謂坐馳陸沉。
  天下無道,
  《通玄經》曰:春秋天下無道,則亂為兵主。
  戎馬生於郊。
  《洞靈經》曰:今春秋人主有道者寡,無道者眾,不可捨本事末,以為戰也。
  罪莫大於可欲,
  《通玄經》曰:罪莫大於無道。争小故不勝其心謂之忿兵,故忿兵敗,此天之道也。
  禍莫大於不知足,
  《通玄經》曰:禍莫大於無德。利人土地欲人財貨謂之貪兵,故貪兵死,此天之道也。
  咎莫大於欲得。
  《通玄經》曰:咎莫大於無德。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眾,欲見賢於敵國者,謂之驕兵,故驕兵滅,此天之道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通玄經》曰:古者養生知足,即罪不累也。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此章《通玄經》言:古者人君教不出戶,以知天下之治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脩之身然後可以治民,居家理治然後可移於官長,天下治也。後世令出彌遠,天下煩亂,知治彌少者,不脩本身也。是以古之聖人無為,脩本身正,不令而行,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天下自治也。
  不出戶,知天下,
  《通玄經□精誠篇》曰:古者教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