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86-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金-寇才质-第38页

多。
  以其上之有為,
  《通玄經》曰:後世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治。上多欲則下多誅,上多事則下多態。以學生事又以事止事,譬猶揚火而使無焚也,難矣。故以湯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治之本者,去火而已。
  是以難治。
  《通玄經》曰:上有為也,下亦有為也。書學開民偽端,而縱之放僻邪淫,而棄之以法,隨之以刑,雖殘賊天下;不能禁其姦也,是以難治。
  人之輕死,
  《通玄經》曰:民有輕死,非命而亡,樂得不已,好求不止,刑共殺之。
  以其求生之厚,
  《通玄經》曰:末世暗主,求下不量其積,取民不裁其力,男女不得耕織之業,有旦無暮,君臣相疾,以奉上求,力勤財匱,是以輕死。
  是以輕死。
  《通玄經》曰:上好取而無量,即下貪財而無讓,民貧苦而紛争生,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
  《南華經》曰:古者上則重生,重生則輕利。後世財不足則盜,盜竊之行,於誰責而可乎?責上好貨不貴生也。
  是賢於貴生。
  《通玄經□九守篇》曰:夫唯無以生為者,即所以得長生。
  民之生章第七十六
  此章《通玄經》言:戰國用兵,殫天下之財,贍一人之欲,禍莫深矣。肆一人之欲,長海內之患,此天倫所不取也,民之所讎,天之所誅。故兵強則滅,堅強者死之徒也,豈不滅矣。
  民之生也柔弱,
  《南華經》曰:人之生,和氣聚為生。
  其死也堅強。
  《南華經》曰:人之死,氣之散也,氣散則死。
  萬物草木生也柔脆,
  《通玄經》曰:物之生也,草木英華。
  其死也枯槁。
  《通玄經》曰:物之死也,草木枯朽。
  故堅強者,死之徒;
  《通玄經˙道原篇》曰:堅強者,死之徒也。
  柔弱者,生之徒。
  《通玄經》曰:柔弱者,生之徒也。
  是以兵強則不勝,
  《通玄經》曰:欲剛者,又以柔守之;欲強者,必以弱守之。積柔成剛,積弱成強,觀其所積,以知存亡,故兵強則滅。
  木強則共。
  《通玄經》曰:木強則折,革強則裂。
  強大處下,
  《通玄經。上德篇》。曰:老子仰視屋樹,退而目川,樹強木則居低屋,大則材居下。
  柔弱處上。
  《通玄經》老子曰:樹小條則居高屋,弱材則處上,譬若積薪,小者為上。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此章《通玄經》言:古者明君取下有節,自養有度,必計歲而收,量民積聚,知育餘不足之數,然後取奉,如此即得承所受於天地,而離於飢寒之患。其憯怛於民也,民有饑者,食不重味,民有寒者,冬不被裘。與民同苦樂,即天下無哀民。後世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唯古有道之君者,能養鰥寡孤獨,法天濟民也。
  天之道,
  《通玄經》曰:天之道,損盈而益寡。
  其猶張弓乎?
  《通玄經》曰:弧弓為射,非絃而不能發;天之為射,無弓必中。
  高者抑之,
  《通玄經□守弱篇》曰:天之道,而抑高也。
  下者舉之;
  《通玄經》曰:天之道,而舉下也。
  有餘者損之,
  《通玄經》曰:天之道,損有餘也。
  不足者與之。
  《通玄經》曰:天之道,補不足也。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
  《通玄經》曰:天之道,損有餘奉不足;地之道,損高而益下。
  人之道則不然,
  《通玄經》曰:人君之道則不然,不同天道損益也。
  損不足
  《通玄經》曰:且民之為耕也,妻子老弱仰之以食,水旱灾害,稅斂難輸。
  以奉有餘。
  《通玄經》曰:人主取民以奉上,求之有餘矣。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
  《通玄經》曰:末世貪主暴君,涸魚其下以適無極之欲,則百姓飢寒,孰能奉不足矣。
  唯有道者。
  《南華經》曰:古者聖人,老弱孤寡為意,皆有所養。
  是以聖人
  《南華經》曰:古之人其備乎,育萬物,澤及百姓。
  為而不恃,
  《通玄經》曰:天地之道,萬物恃之以為,莫知其德。
  功成不居,
  《通玄經》曰:天地之道,萬物功成不居,莫知其德。
  其不欲見賢。
  《通玄經》曰:聖人虛心無有也,見不足也。見不足,故能成其賢。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此章《通玄經》言:海不讓潦水,以成其大;山林不讓其枉橈,以成其榮;聖人不辭其負薪之言,以廣其名。使言之而是,雖商夫芻蕘猶不可棄也。若言之而非,雖在人君卿相猶不可用也。是非之處,不可以貴賤尊卑論也。民沉溺而不憂者,君非賢主也。守職死難,人臣之職也。末世群臣效誠者稀,不用其身也。竭力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