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王侯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定也之以無名之樸。無名樸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自正。
大道本無為,則無所不為。王侯將有為化萬物,萬物被化之後,復示以浮。樸令人無為,無為則無欲,無欲則安靜。王侯以安靜治,則天下自然歸於正道。
道德真經次解卷上竟
道德真經次解卷下
德經
述夫道者,萬物之始也無形;德者,萬物之用也有象。德生於道,道成於德,至德至道,一也。得之者生,失之者死。聖人居道德之先,故無生無死。世人在道德之後,故有死有生。得之者無取,失之者莫尋。在無德無取之中謂之得道,於有作有用之際謂之得德。矧乎其有,全不知道德浮泛、生死流浪性命者,不可勝紀,故老子說《道經》焉、《德經》焉。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用也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之人,不恃其德,故有其德。下德之人,常執其德,故無其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德無為,無事可為。下德有為,有所作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合德,亦無可為。上義制斷,以有可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上禮有求,故無以應之。攘臂者,時謂展手取物也。禮為執行五常也。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失自然而後有德業,失德業有仁行,失仁行有義路,失義路有禮儀。存禮儀,則薄於忠信,而失自然,為紊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世之愚人,只見其前,不顧其後,只慕其始,不保其終,譬之果木,但愛其華葉,不取其結實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處其重厚,不居浮薄。取其結實,不愛華葉。
故去彼取此。
去彼之華,取此之實。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一謂正道以清清靜也,地得一以寧安寧也,神得一以靈通靈也,谷得一以盈盈滿也,萬物得一以生生長也,王侯得一以為天下政政化也。其致之謂棄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毀裂也,地無以寧將恐發發泄也,神無以靈將恐歇虛歇也,谷無以盈將恐竭空竭也,萬物無以生將恐滅滅絕也,王侯無以貴高將恐蹙顛蹙也。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貴因賤顯貴,高因下顯高。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
車轂也,謂眾輻所凑。
此其以賤為本耶?非?故致數譽無譽。
孤單寡少也。王侯德及天下,故數其美譽,非欲受其美譽也。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玉少而貴,石多而賤,有德者不求貴而求賤也。
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
生於有,有生於無。
動靜合道,柔弱用道。萬物因有而生,却歸於無也。
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上士稟清氣而生,聞道勤行。中士稟和氣而生,聞道如存若亡。下士稟濁氣而生,全不知道。道與俗反,故有可笑。
建言有之:
初立言時。
明道若昧,
道明之後,常如闇昧。
進道若退,
遁跡隱名,為進其道。
夷平也道若類,
大道平正,有如類物。
上德若俗,
德雖居上,不離凡俗。
大白若辱,
潔白之人,常如受辱。
廣德若不足,
德廣無邊,故常不足。
建德若偷,
立德之人,如偷盜物,畏人知也。
質真若渝,
真正之人,常似渝濫。
大方無隅,
四方闊遠,難定疆隅。
大器晚成,
造大器物者,不可以卒成。。
大音希聲,
至大者莫若於雷,不可以長吼。
大象無形,
大象,天地也,無有定形。
道隱無名。
道不可以名字呼也。
夫唯道,善貸且成。
唯道貸與人精氣,使各遂其生成也。
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名。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道生一氣,一氣生二儀,二儀生三才,三才生萬物。萬物負荷其陰,常抱其陽,用冲氣和上下。取孤寡比王公,損益之道,人之常也。
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以強梁者為鑒戒,欲使人常守柔弱之道矣。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