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言隨行其所,故同而應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忠信不足於下焉,有不信也。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物尚進則失安,故曰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其唯於道而論之,若卻至之行,盛饌之餘也。本雖美更可薉也,本雖有功而自伐之,故更為疣贅者也。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混然不可得而知,而萬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誰之子,故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不改,
寂寞無形體也。無物之匹,故曰獨立也。返化終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
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周行無所不至而免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為天下母也。
吾不知其名,
名以定形,混成無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
字之曰道,
夫名以定形,字以稱可言。道取於無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稱最大也。
強為之名曰大,
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稱最大也。責其字定之所由,則繫於大,大有繫則必有分,有分則失其極矣。故曰強之為名曰大。
大曰逝,
逝,行也,不守一大體而已,周行無所不至,故曰逝也。
逝曰遠,遠曰反。
遠,極也,周無所不窮極,不偏於一逝,故曰遠也。不隨於所適,其體獨立,故曰反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天地之性人為貴,而王是人之主也。雖不職大,亦復為大。與三匹,故曰王亦大也。
域中有四大,
四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稱有名,則非其極也。言道則有所由,有所由然後謂之為道。然則是道稱中之大也,不若無稱之大也。無稱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無稱之內,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
而王居其一焉。
處人主之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謂法則也,人不違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違天,乃得全載,法天也。天不違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違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於自然無所違也。自然者,無稱之言,窮極之辭也。用智不及無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無形,有儀不及無儀,故轉相法也。道順自然,天故資焉;天法於道,地故則焉;地法於天,人故象焉。所以為主其一之者,主也。
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凡物輕不能載重,小不能鎮大。不行者使行,不動者制動,是以重必為輕根,靜必為躁君也。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以重為本,故不離。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不以經心也。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輕不鎮重也,失本為喪身也,失君為失君位也。
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迹,
順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故物得至而無轍迹也。
善言無瑕謫,
順物之性,不別不析,故無瑕謫可得其門也。
善數不用籌策,
因物之數,不假形也。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因物自然#2,不設不施,故不用關楗繩約,而不可開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聖人不立形名,以檢於物,不造進向以殊棄不肖,輔萬物之自然而不為始,故曰無棄人也。不尚賢能,則民不争;不貴難得之貨,則民不為盜;不見可欲,則民心不亂。常使民心無欲無惑,則無棄人矣。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舉善以師不善,故謂之師矣。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資,取也。善人以善齊不善,以善棄不善也#3,故不善人,善人之所取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雖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於其道必失,故曰雖智大迷。
是謂要妙。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雄,先之屬。雌,後之屬也。知為天下之先也,必後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也。谿不求物而物自歸之,嬰兄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式,模則也。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
忒,差也。
復歸於無極。
不可窮也。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此三者,言常反終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