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310-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论-宋-司马光-第3页

合德。
  天乃道,天法道。道乃久,
  無疆。
  歿身不殆。
  虛則無所違拒,靜則無所侵犯,何危之有?
  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莫知帝力。
  其次,親之譽之;
  有迹。
  其次,畏之;
  強以威服。
  其次,侮之。
  威德皆亡。
  信不足,有不信。猶其貴言。
  猶當作由。欲盡復其言,必不能周。
  功成事遂,百姓曰我自然。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道者涵仁義以為體,行之以誠,不形於外。故道之行,則仁義隱;道之廢,則仁義彰。
  知慧出,有大偽;
  小人依善而為惡。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若六親自和,國家自治,則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魚不能相忘於江湖,則濡沬之德生焉。
  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聖智所以利民也,至其末流之弊,乃或假聖智以害民,故老子矯之云爾。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孝慈,仁義之本也。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巧於利民,聖智之本心也。盜賊乃竊巧以利己。
  此三者,以為文而未足,故令有所屬。
  屬,著也。聖智、仁義、巧利,皆古之善道也,由後世徒用之以為文飾,而內誠不足,故令三者皆著於名而喪其實。
  見素
  任真。
  抱樸,
  存本。
  少私
  無我。
  寡欲。
  無求。
  二十章
  絕學無憂。
  學之所以不可已者,為求道也。若棄本而逐末,則勞而無功,不若不學之無憂也。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唯則為恭,阿則為慢。在有道者觀之,唯阿善惡同歸於無,相去無幾。然恭則人喜,慢則人怒,善則受福,惡則致禍,怒集禍來,將喪其身,亦不得不畏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
  荒兮其未央哉。
  恭與善皆細行,聊以避害耳,未足以為大道也。大道廣遠,不可量。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以外物為悅。
  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孩,小兒笑也。
  乘乘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
  務於多得。
  而我獨若遺。
  不有於物。
  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晦,飄兮似無所止。衆人皆以,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受乳哺於元和。
  道德真經論卷之一竟
  司馬氏註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信,驗也,皆所謂無狀之狀。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二十二章
  曲則全,
  強直自遂,鮮不缺折。
  枉則直,
  塗雖曲,而通諸夏則由諸。川雖曲,而通諸海則由諸。
  窪則盈,
  水息淵,木消枝,山殺瘦,澤增肥。
  弊則新,
  衣錦尚銅。
  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一,少之極也。
  不自見,故明;
  時然而日彰。
  不自是,故彰;
  稽于衆,舍己從人。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功名永久。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沒身不殆。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知道者不言而諭,故曰自然。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躁人多辭,必不能安固於道。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皆自得之。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自然相應。
  信不足,有不信。
  由其貴言。
  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心有所屬,故不能兩存。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
  功,自矜者不長。
  皆外競而內亡。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盛撰之餘,本雖美,更可穢也。本雖有功而自伐,更為疣贅也。或惡之,猶云或擊之也。
  二十五章
  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