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忘我,則身且不有,況名與貨乎?
得與亡孰病?
溫公曰:得名貨而亡身,與得身而亡名貨,二者孰病?文定曰:不得則以亡為病,既得而病,失又有甚焉。
是故甚愛必大費,
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皆甚愛之迷也。
多藏必厚亡。
無藏則無所亡。開元註:甚愛名者必勞神,非大費乎?多藏貨者必累身,非厚亡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惟審於內外之分,則知止知足,而無得失之患,故能安於性命之常,亦何殆辱之有,所以可長久也。漢之二疏,曾事斯語。
右四十四章 河上名立戒。此章明去偽全真則可久也。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敝,毗祭切,敗壞也。體至道之大全,而盛德若不足,故其用愈久而愈新也。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道備於己而有若無,實若虛,故積愈厚而用愈不窮。此兼用而言,下則略文也。
大直若屈,
惟量之大,故直而不肆,初無涯涘之可窺,然於正己以矯物者觀之,則若屈也。
大巧若拙,
其功用至於參贊化育,雕刻眾形,而體則無為,故若拙也。
大辯若訥。
離語默而萬理昭融,超見聞而重玄了悟,故若訥也。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動屬陽,靜屬陰,故躁勝寒,靜勝熱,然皆未免於一偏而有所對待。若夫清靜者,則御六炁之卞,乘天地之正,動未嘗動,靜未嘗靜,而動靜一政矣,故為天下正。
右四十五章 河上名洪德。此章言體大道之全而為天下正。或云苟成而不若缺,盈而不若沖,直而不若屈,巧而不若拙,辯而不若訥,是躁之不能靜,靜之不能躁耳。夫躁能勝寒而不能勝熱,靜能勝熱而不能勝寒,皆滯於一偏也。惟泊然清靜,則非成缺辯訥之所能定,而後無所不勝,乃所以為天下正而能成其大矣。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卻,與部同,除去也。糞,治田疇也。戎馬者,備戰之馬也。郊者,二國相交之境也。以內言之,心君泰然,則卻返氣馬以培糞其本根,反是則意馬馳於外境矣。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究其根本,原於縱欲。文定曰:匹夫有一於身,患必及之。侯王而為是,必戎馬之所自起。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黃茂村曰:一性之內,無欠無餘。人能安之,無適不足。
右四十六章 河上名儉欲。此章戒貪求之貽害;貴知足以為常也。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天地萬物同出於道,反身而誠,萬物皆備。溫公曰:得其宗本故也。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溫公曰:迷本逐末也。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蓋清明在躬,無為而已。溫公曰:至理不易也。
右四十七章 河上名鑒遠。此章言有真知之明,則可以超見聞之域,故無為而化成也。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開元註云:因益以積功,忘功而體道。
故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取者,取而化之也,蓋克已復禮而天下歸仁之意。黃茂村曰:無所不知,而後可以言學,故學欲日益。益者已化,然後可以言道,故道欲日損。然益者可以進,損者不可彊損,而未能兼忘其損,未為損也。直須瞥地脫落,前後際斷,乃至無為之地,故能無所不為,而應用不窮,施於天下,綽綽然矣。
右四十八章 河上名忘知。此章言損有集虛,其益無窮。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惟聖人無我,故其心不滯於一,而物來順應矣。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御註云:舜之於象,所以善信者至矣。人之有生,同具此理。聖人於人,莫不皆以善信遇之,此聖人之德量也。蓋善不善、信不信在彼,而吾之善信未嘗渝,此聖德之善信矣。苟善善信信而絕其不善不信者,則豈所謂常善救而不棄哉。
聖人之在天下,惵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惵,圖協切,憂勤貌。為,去聲。渾,與混同,胡本切。天下之善惡信偽,皆未知所定,聖人則惵惵然為天下渾心,蓋欲融化其異而混合其同,故無善惡,無信偽,皆一以待之。彼方注其耳巨,以觀聖人之予奪,吾皆以嬰孩遇之,若保赤子,此聖人之誠心也,則彼亦將釋然而自化矣。皆孩之意,謂不生分別也。
右四十九章 河上名任德。此章明虛心而應物,均養以自然之德。
出生入死,
性無生死,其出入乘炁機耳。故是炁之伸,則萬物出於機而謂之生;是炁之歸,則萬物入於機而謂之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