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369-正统道藏洞神部赞颂类-道德经篇章玄颂-宋-宋鸾-第3页

不明,於下非下,在下亦不昧。
  古之善為士者章第十五
  古之善士守玄通,
  《道經》 注云:玄,天也。言其志節玄妙,能與天通。
  道德弘深不可窮。
  《道經》云:道德深遠,不可識知。
  內視若盲,返聽若聾,能知其長。
  豫若川行真性在,
  《道經》云:豫若冬涉川。又注云:豫,閑豫也。善士於代間法如涉冬川,衆人貪著,故畏懼。今我不染,故閑豫也。
  換然冰釋俗塵空。
  《道經》云:涣若冰將釋。又注云:涣者解散,釋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似空虛,有若春冰之將釋。
  徐清既得無人識,
  《道經》 注云:水濁則止而靜之,徐徐乃自清。
  比濁還能與衆同。
  《道經》注云:渾者守本真,濁者不照鑒也。與衆合同不自尊。
  保志不盈松執滯,守其弊薄暗成功。
  《道經》注云:保此徐徐生長之道,不欲奢大盈滿。又云:當須無所執滯,若執清求生,是謂盈滿,將失此道。又云:夫唯不盈滿之人能守其弊,不為新成。能弊者匿光榮,新成者貴功令。
  致虛極章第十六
  能清襟素臻虛極,
  《道經》注云:得道之人,損情去欲,
  五內清靜,至此虛極。
  靜篤弘持出世塵。
  《道經》注云:守清靜,行厚篤。
  萬物更生明指諭,一身甘老自因循。
  《道經》注云:萬物無不枯,各復返其根,而更生也。
  心如空谷含容廣,
  《道經》注云:知守真常則心境虛靜,如彼空谷無不含容也。
  德合中天覆載均。
  《道經》注云:德與天通,則與道合同也。
  道乃久長延福祚,
  《道經》注云:與道合同,乃能長久。
  永元危殆顯修真。
  《道經》注云:同天行道則終投其身,長元危殆之事也。
  太上章第十七
  治化須同太古時,照臨如日朗元私。
  《道經》注云:太上謂太古元名號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見事朴淳。
  功成事遂世方靜,鑿井耕田人不知。
  《道經》注云:功成而不執,事遂而無為,百姓日用而不知,謂我自然而成遂,則太上下不知也。
  遠體朴淳恢正道,察常畏侮保宏規。
  《道經》注云:德又下衰,君多弊政,人不堪命,則驅以刑罰畏之,懷情相欺,明不能察,故侮之。
  若能君信長均足,豈到臣寮有面欺。
  《道經》云:信不足有不信。又注云:君之信不足,故令下有不信之人。
  大道廢章第十八
  不宗大道分仁義。
  《道經》云:大道廢,有仁義。
  綠失家肥別孝慈。
  《道經》云:六親不和,有孝慈。
  馭索未能忘有作。
  人槍治政,如朽索馭六馬。
  結繩方得合無為。
  上古用結繩之政。
  才高八斗時情偽。
  《道經》云:智慧出,有大偽。
  忠殉三良國祚衰。
  《道經》云:國家昏亂有忠臣。秦穆
  公以三良殉葬也。
  直到衆星皆斂耀,日華還普照天涯。
  《道經》注云:大道之時,仁義沒,孝慈滅,猶日盛明,衆星失光。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聖智俱捐浩氣清,
  《道經》云:絕聖棄智。
  修身何處用聰明。守玄出俗師莊叟。
  莊子逍遙任性,絕聖棄智,全真法道,著《南華真經》行於世。
  背道矜文笑彌衡。
  橋衡字正平,自恃才謀,常多踞傲。
  曳尾汎龜終遂性,不才山木保長生。
  塗中靈龜,曳尾全性,山木發地,不才保生。
  少私寡欲還淳素。
  《道經》云:少私寡欲。
  秪向丹臺是玉京。
  丹臺,心也。苟積功行,玉京蓬山自心而見矣。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若能絕學即無憂。
  《道經》云:絕學無憂。
  善惡萌心亦自由。
  《道經》云: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以諭俗絕學即無憂,不絕則生息。
  察察興謀何日靜。
  《道經》云:俗人察察,立其法制。
  熙熙多欲幾時休。
  《道經》 云:衆人熙熙。熙熙,淫樂多情欲也。
  情田靜默尋常樂。
  《道經》注云:容貌忽然若昏昧,而心寂兮絕於俗學。
  智水環迴分外愁。
  《道經》云:俗人昭昭。矜巧智。
  明示鄙頑潜了悟。
  《道經》云:而我獨頑似鄙。又云:頑者無分別,鄙者陋不足。而心實了悟,外若不足。.
  卻勝駕海訪瀛洲。
  秦皇欲駕海求瀛洲,卻涉虛妄,豈能入道也。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垢濁能容是至人,卑謙和眾內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