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注云:有大德之人,無所不容,能受垢濁,處卑謙也。
雖開青眼向時態,潛固丹心出世塵。
《道經》注云:大德之人,不隨時俗,所從於道也。
恍惚無形成物象。
《道經》注云:道唯恍惚無形,其中獨為萬物作法象。
窈冥難狀寶精神。
《道經》注云:道唯窈冥無形,其中有精,實神明相居,陰陽交會。
須知至道休天在,如秀莊椿碧洞春。
《道經》注云:從古至今,道常在不去。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己修身即自全。
《道經》注云:曲己從衆,不自專則全。
財多成惑誠通賢。
《道經》注云:財多者惑於守身。
機深始借張良筋,功就終搖范蠡船。
《道經》云:不自伐,故有功。
能絕是非寧街美。
《道經》注云:聖人不自以為是而非人,故能彰顯於世矣。
不辭窪枉豈爭先。
《道經》 注云:枉己以伸人。又云: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
如宗弊薄修陰德,瓊樹瑤臺在眼前。
《道經》注云:人能長守弊薄,不自矜街,則人推其長。夫如是,則瓊樹瑤臺之遊,自心而去矣,非假外求也。
希盲自然章第二十三
若解希言道德同,
《道經》注云:希言者,忘言也。不云志言而云希者,明自言以詮道,不可都忘。悟道則言忘,故云希爾。若能因言悟道,不滯於言則合自然矣。
深嗟失者昧玄功。
《道經》 云:失者同於失。謂任己失人。
縈纏世網猿糜鑠,了悟天機鶴出籠。
《道經》 注云:執言滯教,無由了悟。又注云:體道者悟道,忘言即同於道。
竟夕未聞延暴雨,終朝長不盛飄風。
《道經》云: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蓋言暴不能久。
能嫌用壯持安靜,心比無雲月在空。
《道經》注云:人為事當如道安靜,亦不當如飄風疾雨也。
跛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自賞光容露俊才,秪知揚己運梯媒。
《道經》注云:人自見於形容以為好,自見所行為應道,殊不自知形之醜,操行鄙,露才揚己,動而見尤,故不明也。
如能昧跡見真性,若惡貪名遠禍胎。
《道經》 注云:貪權慕名,進趁功榮,則不可久立身行道也。
須怯是非成怨府,
《道經》注云:是己非人,乃為怨府。堪防矜伐清靈臺。《道經》云:自矜者不長。靈臺,心也。
莫教害物人還畏,免到巢由去不迥。
《道經》注云:若自是自矜之人在位,動欲傷害,故物無有不畏惡之,乃有道之人不居其國。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蓬瀛難去海濤深,徐福狂疏妄擬尋,四大須知恢世法,
《道經》云: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蓋法地則天。
三天非遠繫人心。
《道經》注云:妙用無方,強名不得,故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若能了悟,則返在於身心而證之。
秦皇用壯空尋藥,漢武勞神枉鍊金。
要識真源安靜理,拂衣高謝入煙岑。
《道經》注云:人當法地,安靜和柔。要窮安靜之理j 非絕俗遁跡之人莫能參預。
蠶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道同輜重莫離身,持躁明知靜是君。
《道經》注云:輜,車也。重者,兩載之物也。輕躁者貴重靜,亦由行者之守輜重。故失輜重則遭凍餒,好輕躁者則生禍亂。《道經》云靜為躁君。
多欲衆人愁似織,少私高士跡如雲。
漢文儉素延宗社,殷紂荒淫污典墳。
《道經》注云:宮闕,妃后所居,超然遠避而不處。漢文帝儉素,慎夫人衣不曳地。殷紂惑姐己之容,恣於淫蕩。
須到無心齊萬物,不驚江上白鷗群。
無心於物,物自歸之。古有人入島,無機,鷗不驚去。及有心取鷗,鷗飛不下。
善間行章第二十七
了悟玄機不下堂,須知心是白雲鄉。
《道經》注云:善行道者,不下堂,不出門,於諸法中體了真性。
燒金鍊藥世皆惑,涉水登山人自忙。
不下堂,可了玄機。堪嗟昧理之人,烹鍊五石,周流四海,何契於道。
五善若能韜密用,三天必得見虛皇。
《道經》云: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譴,善計者不用籌算,善閉者無關鍵,善結者無繩約。是謂五善也。
枉教漢武勞宸宸,風入茂陵搖夕陽。
漢武帝雖有慕仙之志,且無出俗之心,費寶玉以妄求,想蓬瀛而不到。豈知心若了悟,不假外尋,竟為李少翁、樂大所惑,終成虛妄。茂陵則武帝所葬之陵也。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雄雖易守雌難,
《道經》云:知其雄,守其雌。
得似嬰兒浩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