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經》注云:修道於鄉,尊重長老,愛養幼少,教誨愚鄙,其德最長,為不可及也。
水還滄海垂衣日,琴引薰風煦物年。
《德經》注云:修道之國,觀不修道之國,故可以唐虞之德,鑒桀紂之罪,必能政理康時也。
法道無為臨大寶,碧空長有壽星懸。
若能法道清靜,以臨大寶,必有壽星之瑞。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全真同赤子,
《德經》注云:至人含懷道德之厚者,其行比於赤子也。
始教三毒潰淳和。
《德經》云: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烏不搏。注云:含德淳厚之人,萬應不干於心神,可以比赤子者,淳和全於外,至德懷於內。以毒蟲喻咦,猛獸喻癡,攫烏喻食。絕此三毒,故不為其所傷。
張良絕粒遺軒冕,許邁修身隱薜蘿。
漢張良絕粒,從赤松子道。晉許邁修道,周遊山水之勝境,不遠萬里。
了悟真常宗道少,縈貪爵祿益生多。
《德經》注云:人能知和氣柔弱有益於人,則為深知道德真常之用。又云:衆人以爭競爵祿,榮達日增,不知守常而求道,益生過分,動之死地。
莫矜物壯強粱志,衰老相隨事若何。
《德經》注云:物壯極則衰老,故戒之矜壯。恃強之人,是謂不合於道也。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綠了悟,碧鷄強辯豈能知。
《德經》注云:道無形象,蓋非言說所及,唯證悟者知之。
親疏匪得垂蕾買鶴,
《德經》注云:玄同無私,故不可得而親。又注云:泛然和衆,故不可得而疏。
利害難侵曳尾龜。
《德經》云: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也。
箕岫堅辭神器處,桐江還應客星時。
《德經》注云:體道自然,故不可得而貴。許由隱於箕山,堯讓天下於由,堅辭不受。嚴陵與漢光武有舊,素不樂客星之貴,卻還釣渚之時,蓋不可得而貴。
銷除愛染清襟素,
《德經》注云:既無愛染,則嗜欲之門閉矣。
道德尊高出世姿。
《德經》注云:既不可得親疏,又不可得利害。不可得貴,不可得賤,是為天下貴,道德自更尊高也。
以政理國章第五十七
垂衣治國固元事,
《德經》云:以無事取天下。
哲后忘情化自清。
《德經》注云:聖人之道,嗜欲不干於心,則奢溢綺靡之物安所用之?以此化人,自朴淳矣。
去盜不因刑網密,
《德經》云:法令滋章,盜賊多有也。
安時須是賦輿輕。
《德經》云: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注云:謂禁令多端,山澤所資有無,皆禁止之,悉加繁稅,而焉得不至彌貧也。
淳如堯酒皇風遠,
《德經》注云:政教无為寬大,則民應之淳朴也。
靜似昊江素月明。
《德經》云:我好靜而民自正。
何必使民成缺缺,萬機寬大慰蒼生。
《德經》云: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又注云:若政寬大,則人淳然朴素也。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禍福同途分倚伏,
《德經》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也。
聖人明德內含光。
《德經》云:光而不耀。又注云:聖人雖有獨見之明,常自晦昧,不以耀亂於人。
山棲一旅翻強盛,臺築九層俄敗亡。
越王為吳王所敗,勢窮,以餘兵棲於會稽山,用范蠡計釋越而還。吳王既勝越,築九層之臺,悅西施之貌,况伍員之屍,會趙鞅之盟,仁德不修,尋為越報仇。一旦敗亡,俄成丘墟也。
謫去長沙甘退跡,
漢賈誼,文帝叔用,為絳灌所不容,出為長沙王傅。
詔歸宣室出殊鄉。
後文帝徵誼於長沙,對於宣室。
因尋 賦深微理,天地為鑪不可量。
賈誼初謫長沙之時,以失志之際,湘
中地多卑濕,方有疑懼,而有 集合。鶴乃南中怪烏,人皆深忌。誼以勢窮道塞,遂製《 賦》,定以生死之分,達於窮通之理。賦中有天地為鑪之句。蓋欲明委心於天,莫測倚伏之理。後果出殊邦,卻還丹闕也。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世莫如宗嗇愛,
《德經》云:治人事天莫若嗇。注云:音,愛也。人君將欲治人事天,莫若愛費,使倉康實,人知禮節,三時不害,則天降之嘉祥。
德弘卑服保皇居。
《德經》注云:聖主賢臣,常以卑服,悉從音愛之道也。
惜狐裘處身元玷,
《德經》注云:晏子狐裘三十年,此明賢臣音愛之道。
罷露臺時儉有餘。
漢文帝檢德,聞築露臺,帝曰:可比十家之產。尋令罷之。
損己敷恩人景附,
《德經》注云:聖人損己有餘,以奉人之不足也。
窮奢黜武國空虛。
恃四海一家,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