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患此者施之救療。
治月蝕惡瘡息肉方:
硫黃 茹 斑貓各等分
右三味,治下篩。傅瘡上,乾者以豬脂和傅之,日三夜一。
又方:
地榆根 薔薇根 吳茱萸根
右三味,各三兩,治下篩,以鹽湯洗瘡,傅之,日三。
小兒痢第十方
溫中湯,治小兒夏月積冷,洗浴過度,及乳母亦將冷洗浴,以冷乳飲兒,兒壯熱忽值暴雨,凉加之,兒下如水,胃虛弱,則面青肉冷,眼陷乾嘔者,宜先與此調其胃氣,下即止方:
乾薑 厚朴各一分 當歸 桂心 甘草各三分 人參 茯苓 白朮 桔梗各二分#3
右九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六十日至百日兒一服二合半,餘皆隨兒大小。
溫中大黃湯,治小兒暴冷,水穀下;或乳冷#4下青結不消;或冷實吐下,乾嘔煩悶,及冷滯赤白下者良。若已服諸利湯去實,胃中虛冷,下如水,乾嘔眼陷,煩擾,不宜利者,可除大黃;若中乳,乳母洗浴水氣未消,飲兒遂為霍亂者,但用大黃;小兒諸霍亂宜利者,便用大黃;不須利宜溫和者,除之,方:
大黃六分 桂心 厚朴 甘草 乾薑各一分 人參 茯苓 白朮 當歸各二分 桔梗三分
右十味,□咀#5,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凡兒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七十日至一百日,一服二合半;二百日已來,一服三合。
黃檗湯,治小兒夏月傷暴寒,寒折大熱,熱入胃,下赤白滯如魚腦,壯熱頭痛,身熱,手足煩,此#6太陽之氣外傷,寒使熱氣便入胃,服此方良。若誤以利藥下之,或以溫脾湯下之,則熱劇#7,以利藥下之,便數去赤汁如爛肉者;或下之不瘥,宜以澀熱藥斷之,下既不止,倍增壯熱者,服之即效;或是溫病熱盛,復遇暴寒折之,熱入腹中,下血如魚腦者,服之良方:
黃檗 黃連 升麻 白頭翕一作白斂 當歸 牡蠣 石榴皮 黃苓 寄生 甘草各二分 犀角 艾葉各一分
右十二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百日兒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餘日至期歲,一服三合半。
治中結腸圓,斷冷滯下赤白青色如魚腦,脫肛出,積日腹痛,經時不斷者方:
赤石脂五分 吳茱萸三分 乾薑 附子 當歸 厚朴 白朮 木蘭皮 白頭翁 黃連 石榴皮 黃檗各二分#8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大豆。二歲兒服五丸,三歲已上服十丸,十歲已上二十丸。暴下者服少許,便瘥;積下者,盡一劑,更合。
梔子圓,治少小熱痢不止方:
梔子七枚 大棗四枚,炙黑 黃檗三分 黃連五分 礬石四分
右五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服五丸,日三夜二服。不知,稍加至十丸。
藜蘆圓,治少小泄清痢方:
藜蘆二分 黃連二分 附子一分
右三味,為末,蜜丸如麻子大。以粥飲服二丸,立驗。
四物粱米湯,治少小泄注方:
粱米 稻米 黍米各三升 蠟如彈丸大
右四味,以水五升,東向竈煮粱米三沸,去滓;復以汁煮稻米三沸,去滓;復以汁煮黍米三沸,去滓;以蠟內汁中和之,蠟消取以飲之,數試有驗。
龍骨湯,治少小壯熱,渴引飲,下痢方:
龍骨 甘草 大黃 赤石脂 栝蔞根 石膏 寒水石 桂心各二兩
右八味,治下篩,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兒大小服之。
大黃湯,治少小下痢,若熱不食,傷飽不乳方:
大黃 甘草 麥門冬各一兩
右三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三歲兒,分三四服。
生金牛黃湯,治小兒積下不止,因發癇方:
生金三銖#9,一方用六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盡成器者 牛黃三銖 麻黃二分 黃連 乾薑 人參 甘草各一分 細辛半分
右八味,□咀,以水一升六合,煮取八合,去滓。臨服,研牛黃以煮湯中。嫌兒熱者,用生薑代乾薑。今世之生金,但用成器金亦善,二三兩皆得用之。
澤漆茱萸湯,治小兒夏月暴寒,寒入胃則暴下如水,四肢被寒所折,則壯熱經日不除,經月許日,變通身虛滿,腹痛,其脈微細,服此湯一劑,得數漸漸安神方:
澤漆 青木香 海藻各二分 吳茱萸 茯苓 白朮 桔梗 芍藥 當歸各三分#10 大黃一分
右十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二百日至一歲兒,一服二合半;一歲已上至二歲,一服四合。
枳實散,治少小久痢淋瀝,水穀不調,形羸不堪大湯藥者,宜此方:
枳實二兩,治下篩。三歲已上飲服方寸匕,若兒小以意斟酌,日三服。
治少小洞注下痢方:
蒺藜子二升,搗汁溫服,以瘥為度。
又方:
取木瓜汁飲之。
又方:
酸石榴燒灰,末,服半錢匕,日三。
又方:
炒倉米末飲服。
又方:
狗頭骨燒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