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授餘人。所以人何?學當師受。學不師受,不可以何以故?一者,恐誤後學;二者,既不師受,人或不信,儻生不信,便有誹謗,故不得傳。要須覓師受而傳之。若使四海之內推求无師者,便於靜室關啟伏誓修行,若見至信之人,具上十素相,來欲請受,慇懃慊苦,先責信金,試之無退,心愈堅固,亦可傳授。若四海之內人跡所及,求師可得者,要須得師,不應妄傳。
子明復啟曰:若後末世中諸學真道士已受靈寶外教券契,奉行五篇,未見此內教,若其後見便可得傳與奉修。
太上答曰:要須受此方素七十二字契經之盟,无上大籙,然後可與經。何以故:二教經契,无有十方,太上大祝,故十方官屬天神地祇,天龍鬼神等不來為經作營護契力。
右出《昇玄內教經》
無上祕要卷之三十四竟
無上祕要卷之三十五
授度齋辭宿致儀品
諸行道皆用御製新儀。其用日數,十戒一真文七日、五千文三日、三皇五日、真文七日、上清九日。先須沐浴清淨,齎香火。詣師禮,三拜,叩頭長跪,授辭。
投辭文:
某郡縣鄉里男女。
若受十戒、五千文、三皇,可云清信弟子某甲年若干。
若受真文,可云洞神弟子某甲年若干。
若受上清,可云洞玄弟子某甲年若干。
若不次第,直受真文上清者,可云清信弟子某甲年若干。
若五等同場共受者,可云清信弟子某甲若干人,洞神弟子某甲若干人,洞玄弟子某甲若干人等,稽首乞道。辭:今日之日,流映已蹉,恆恐微炁,奄同彼昧。昧而无曉,長夜難脫。孤爽困苦,求兔无所。伏聞天尊大聖,所演有若受十戒,可云:十戒十四持身之品。
若受五千文,可云:道德五千文經。
若受三皇,可云:洞神三皇符圖玉字。
若受真文,可云:靈寶真文符圖玉字。
若受上清,可云:洞真上清符圖玉字。
若五等同場共受,可總錄前五等法,云:文簡事要,无細不度。肉人專,專實希奉受。朝受夕沒,永无責恨。輒自罄竭,辦信如法。叩頭稽首,奉辭以聞,唯乞成就,謹辭。
太歲某甲某年某月某日奉辭。
次入道場密祝法:
四上功曹龍虎使者、正一生炁侍靖素女,夜有所啟,請得開明童子、上玄少女與我俱入黃房之裹,通達听啟,皆使上聞。
右出《金籙經》
次入靜思三師法:
先思經師所在之方,心拜三過,願師得仙道我身升度。
次思籍師所在之方,心拜三過,願師得飛仙,為我開度七祖父母,早升天堂,我得真道,升入无形。
次思度師所在之方,心拜三過,願師得升度上登高仙,為我開度五道八難,名入仙籙,永成真人。
右出《玉籙經》
次發爐法:
无上三天玄元始三炁太上老君,召出某等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左右捧香,驛龍騎吏、侍香金童、侍香玉女、五帝真符,各三十六人,出關啟此間土地里域、真官正神,臣今正爾燒香,宿啟願得太上十方正真之炁,來入某身中,所啟速達逕御太上无極大道吳天玉皇上帝几前。
右出《明真科》
次啟事法:
太上靈寶无上三洞弟子某嶽先生某甲等上啟太上三寶十方至真,某等宿命因緣,生值道化玄真,啟拔得入信根,先師盟授三洞寶經,供養尊禮修行齋直,但受法之日要當竭其愚短,奉宣法化,教導一切,使未聞者聞,未見者見,願元始之風咸被於十方太上慈澤,普沾於幽顯,凡有歸向,敢不上聞謹言。
右出《金籙經》
次讀辭:
某甲等辭情嬋苦,翹募勇猛,今齎信求受。
若受十戒,可云:十戒十四持身之品。
若受五千文,可云:道德五千文經。
若受三皇,可云:洞神三皇符圖玉字。
若受真文,可云:靈寶真文符圖玉字。
若受上清,可云:洞真上清符圖玉字。
若五等同場共受,可總錄前五等法,永為身寶,謹依法清淨燒香行道,明旦為始,并按威儀舊典詮舉職僚,宣告科禁,令諸學者咸服法教,恩惟
太上眾尊,三寶威神、監齋大法師、侍經眾真,垂神監映,省覽所言,勸下三界官屬及此間土地里域真官營衛某甲等身,使宅舍清淨,消滅妖穢,所向必感,請如所陳。明旦晨曉依法行道,續更啟聞。
次智慧詠三首:
智慧起本无,朗朗超十方。結空峙玄霄,諸天挹流芳。其妙難思議,虛感真實通,有有竟不有,无无无不容。
智慧恆觀身,學道之所先。眇眇入玄肆,自然錄我神。天尊常擁護,魔王為保言。晃晃金剛軀,超超太上仙。
智慧生戒根,真道戒為主。三寶由是興,高仙所崇受。泛此不死舟,獎欻濟大有。當可說戒時,諸天並稽首。
右出《玉清戒》
次歸命一切天尊:
至心歸命北方玄上玉晨天尊,
至心歸命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