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聰明。
日月列布設陰陽,
日陽月陰,日男月女。
兩神相會化玉英。
男女陰陽,自然之津液也。
淡然無味天人糧,
神雖合會,當味無味。
子丹進饌肴正黃,
饌,氣也。子丹真人進丹田之真氣。脾為中黃,脾磨食消也。
乃曰琅膏及玉霜。
津液,精氣之色象也。
太上隱環八素瓊,
謂絳宮重樓十二環,即喉嚨也。中有八素之瓊液也。
溉益八液腎受精,
咽液流下入腎宮,化為玉精也。
伏於太陰見我形,
太陰,洞房。謂睹瓊液之形象也。
揚風三玄出始青,
揚風,感風化也。陰陽二氣與和氣為三,三生萬物,生物微妙,故曰三玄出始青。言萬物生而青色也。《太平經》曰:積清成青也。
恍惚之間至清靈,
陰陽生氣,至微至妙。
坐於飈臺見赤生,
調暢之氣化為赤子。赤子,真人也。飈臺,闈風臺。神仙之遊集也。
逸域熙真養華榮,
物外真氣,自然養生。
內盼沉默鍊五形,
內觀形體,神氣長存。
三氣徘徊得神明,
三丹田之氣也。
隱龍遁芝雲琅英,
《仙經》云:肝膽為青龍,故曰隱龍。五藏九孔、八脉為內芝,故曰遁芝。雲琅英,脾氣之津液。
可以充飢使萬靈,
服氣道成,役使鬼神。
上蓋玄玄下虎章。
神仙之服御也。《元錄經》云:仙人有玄羽之蓋,神虎玉章也。
沐浴章第三十六
沐浴盛潔棄肥薰,
盛,古净字。肥,魚、肉。薰,五辛。
入室東向誦玉篇,
太帝在東故也。
約得萬徧義自鮮,
不出身中。
散髮無欲以長存。
《仙經》:服九霞必先散髮。又胎息法:仰卧散髮,令枕高二寸五分。屈兩手大母,指握固閉目,申兩臂,去身五寸。乃漱滿口中津液,咽之滿三。徐徐以鼻內氣。氣入五六息則吐之。一呼一吸為一息。至十吐氣可少頻申。頻申訖,復為之。滿四九為一竟矣。尋觀文意,此散髮非專此道也。蓋散髮,無為自得之意,無外情欲而已。
五味皆至正氣還,
合五為一,自然之道。
夷心寂悶勿煩冤,
悶,靜也。寂默清靜。《道經》云: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過數已畢體神精,
專精所致。
黃華玉女告子情。
丹田陰神與己言也。
真人既至使六丁,
真人,指學者身也。至,謂精至。六丁,如上說者也。
即授隱芝大洞經。
應芝,謂隱者也。以仙人喻芝英。
十讀四拜朝太上,
《玉精真訣》曰:《東華玉篇》者,必十讀四拜。玉篇,謂此文。
先謁太帝後北向。
太帝在東,七元居北故也。
《黃庭內經》玉書暢,
仙道成矣。
授者曰師受者盟。
斯文可重,故以為盟。
雲錦鳳羅金鈕纏,
信誓之物。
以代割髮肌膚全。
契誠不假,出血斷髮。
携手登山歃液丹,
受行黃庭道者,必重盟而後傳。
金書玉景乃可宣。
信洽方授。
傳得可授告三官,
三官,天、地、水也。
勿令七祖受冥患。
傳非其人,殃及先世。患,讀為還也。
太上微言致神仙,
可尊可貴。
不死之道此真文。
一心敬重,奉而行之。
太上黃庭外景經
務成子注
太上黃庭外景經序
《黃庭經》者,蓋老君之所作也。其旨遠,其詞微,其事肆而隱,實可為典要。強識其情,則生之本也。故黃者,二儀之正色;庭者,四方之中庭。近取諸身則脾為主,遠取諸象而天理自會。然谷神不死,是謂玄牝。是以寶其生也。後晋有道士好黃庭之術,意專書寫,常求于人。聞王右軍精於草隸,而復性愛白鵝,遂以數頭贈之,得乎妙翰。且右軍能書,繕錄斯文,頗多逸興自縱,而未免脫漏矣。後代之人,但美其書蹤而以為本,固未睹於真規耳。余每惜太上聖旨,萬世莫測,今故纂注以成一卷,義分三部,理會萬神。冀得聖人之教不泯,於當來矣。
上部經第一
老君閑居作七言,
老子者,天之精魂,自然之君,造立神仙,萬世常存。作斯七言,以示後生。
解說身形及諸神。
上談元一,濟活一身。從頭至足,皆可得生。總統綱紀,形體常平。道無二家,究備者賢。
上有黃庭下關元,
黃庭者,目也。道之父母供養赤子,左為陵陽,字英明;右為太陰,字玄光。三合成德,相須而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