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於關部。厭陰之至,沉短以敦,為《易》否卦 ,三陰居於尺部。三陰從天生,故女子之豚,寸沉而尺盛。
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也。其為病何如?
男子尺豚常弱,今反盛;女子尺詠常盛,今反弱。問其病為何如。
然:男得女脈為不足,病在內。
寸口日陽,男子以陽用事,今陽豚不見於寸。,而反見尺部,尺部之豚,女子常盛,男子亦如是,為不及,陰主內,故病內。
左得之,病則在左。
左手得女脈之盛,病則在身體之左。
右得之,病則在右。
一右手得女豚之盛,病則在身體之右。
隨脈言之也。
隨所得之豚,言所受之病。女得男脈為太過。女子尺脈本浮,更加見於寸,是謂太過。又女子以陰用事,寸脈常況,卻得浮豚。
病在四肢。
四肢為諸陽之本,女得男脈,為陽氣盛,故病在四肢。
左得之,病則在左。
左手得男子之豚,病則在手足之左。
右得之,病則在右。
右手得男子之豚,病則在手足之右。
隨脈言之也!
隨豚斷病。
二十難曰:
經言脈有伏匿。
豚有伏藏隱匿。
伏匿於何藏,而言伏匿耶?
伏匿於何處藏府,可以言伏匿。
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
答陰陽非獨寸為陽、尺為陰,肌肉上亦為陽部,肌肉下亦為陰部,或陽脈乘於陰部,或陰脈乘於陽部,或陽部伏陰脈,或陰部伏陽脈。
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為陽乘陰也。
尺部之內、肌肉之下為陰部,尺中浮滑而長,為陰部見陽豚,陰虛不足則陽入乘之,為陽覆,又陽乘陰部之脈。
脈雖#19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
尺中已浮滑而長,寸口關中況短而澀,此為陽中伏陰。
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為陰乘陽也。
寸口與肌肉之上為陽部,反見沉短而澀之陰脉,為陰脉成陽部,為陰溢。
脈雖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
寸口關中已況澀而短,尺豚浮滑而長,為陰中伏陽。
重陽者狂!
豚浮滑而長,又加實數,是謂重陽,故狂言大事,自高自賢,狂越,弈衣登高。
重陰者癲。
尺中既況短而澀,又盛實,是謂重陰,故病僵仆於地,閉目不惺,陰極陽復,良久卻惺,名日癲。
脫陽者見鬼。
脫陽者,無陽氣也,謂寸豚細微甚也,目中妄見如睹鬼物。
脫陰者目盲。
陰者,精氣也,陰氣已脫,五藏之氣不營於目,盲無所視,若尺脈則微細甚。
二十一難曰:
經言人形病脈不病,曰生。
形病者,肌體贏瘦,手足不仁;泳不病者,脈息隨呼吸上下,無大還不一及,斷之曰生。
脈病形不病,日死。
一豚病者,診諸至數或太#20 過或不叉,則人雖未病寒熱等疾,縱不病亦死。
何謂也?
生死之異,其說如何。
然:人形病脈不病者,非有不病也。
人形體雖有病痛,而脈卻未有節病,非是豚息不病,所以如此。
謂息數不應脈數也。此大法。
豚者血也,息者氣也,脈不自動為氣使然,氣之息數未與血之脈數相應而然耳。
二十二難曰:
經言脈有是動。
有反常之動豚。
有所生病。
動豚反常,病所由生。
一脈變為二病者,何也?
一豚之動,變為血氣兩般之病,如何。
然:經言是動者,氣也。
氣為陽,陽為衛,邪中於陽,氣先受熱,形之於脈,名日是動。
所生病者,血也。
氣病傳血,血為陰,陰為榮,血壅不潤,病生於後。
邪在氣,氣為是動?
陽為氣,邪中於陽,氣動於豚而反常。
邪在血,血為所生病。
氣先受邪,傳之於血,血壅不行,病所由生。
氣主拘之。
殉者,吹噓往來之象,氣主流行而不自筍。
血主濡之。
濡,潤也,血潤澤不桔。
氣留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
氣血受熱則濘溢妄行,故日是動。
若賊風博之,則留止而不行。
血壅而不濡者,為血後病也。
氣傳之於血,復受賊風,故血壅不濡而病。
故先為是動,後所生也。
氣先動之於詠,然後血所生病。
二十三難曰:
手足三陰三陽。
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
脈之度數,可曉以不?
經豚丈尺法度數目可曉否。
然: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合三丈。
手太陽之豚,自兩手小指之端,循臂上行之耳珠子前,長五尺,兩手合一丈。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