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府屬陽,五聚乃陽氣所成。
其始發無根本。
發病之始,全無根本。
上下無所留止。
氣之所聚,回轉不定,未嘗留止於臍之上下。
其痛無常處,謂之聚。
疼痛無一定去處,故謂之聚。
故以是別知積聚也。
以藏府而別其孰為積、孰為聚。
五十六難曰:
五藏之積,各有名乎?
積者,蓄也。血豚不行,積蓄成病也。各有名否。
以何月何日得之?
何月分、何日子得此積。
然:肝之積,名日肥氣。
肥氣者,如肉肥盛之狀,此是肝積,小充多有之。
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
生在左脅,而#35覆杯突出,有頭有足。
久不愈。
久不安愈。
令人發咳逆瘤瘧,連歲不已。
令人沾息咳逆瘠瘧,連年歲不得住。
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季夏六月,脾土正王之月也。戊己土也,脾#36氣乃戊己日得此疾。
何以言之?
何綠戊己日得肥氣。
肺病傳於肝。
五藏受病傳於所#37勝,其初沾之肺病,肺金勝肝,故肺傳之於肝。
肝當傳脾。
肝木#38勝脾土,肝不受肺之邪,傳之於脾。
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
季夏乃脾土正王之時,不受肝所得之邪。
斗肝復欲還肺。
肝以脾王而不受邪,故復欲不與脉#39。
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
肺又不受,則因此留結成肥氣之積,寓#40以長大,病因成矣。
故知肥氣,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故知六月戊已日,得肥氣之積。
心之積,名曰伏梁。
伏梁者,祖屋舍之梁棟,此是心積。
起齊上,大如臂,上至心下。
發起於齊上,有如手臂之大,又逆上至於心下。
久不愈。
久不安愈。
令人煩心。
令人心下煩閥。
以秋庚辛日得之。
秋弦豚#41金正王之月,庚辛金也,伏梁得於庚辛日。
何以言之?
何綠庚辛日得伏梁。
腎病傳心。
始初沾息腎病,腎水勝心火,故得於必o
心當傳肺。
心不受腎邪,心火勝肺金,當傳於肺。
肺秋適王,王者不受邪。
秋肺金所王之月,不受心所傳之邪。
心復欲還腎。
心以肺王而不受邪,復欲還與腎。
腎不可#42受,故留結為積。
腎又不受,故因此留結為伏梁。
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故知秋庚辛日得伏梁積。
脾之積氣,名曰痞氣。
痞,否也。否結成積,此是脾積。
在胃院,覆大如盤。
痞氣覆於胃院,大如盤狀。
久不愈。
久不安愈。
令人四肢不收。
脾主四肢不能收拾。
發黃疸。
黃疸,身體手足皆黃。
飲食不為肌膚。
脾胃乃飲食藏府,善食而受,謂之食#43。
以冬壬癸日得之。
冬乃腎水所王之月,壬癸水也,痞氣得於壬癸日。
何以言之?
何綠壬癸日得痞氣。
肝病傳脾。
始初沾息肝病,肝木勝脾土,故傳於肝。
脾當傳腎。
脾不受肝邪,脾土勝腎水,當傳於腎。
腎以冬適王,王者不受邪。
冬腎水所王之月,不受脾所傳之邪。
脾復欲還肝。
脾以腎平,而不受邪,復#44欲還與肝。
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
肝又不受,故因此留結為痞氣之積。
故知痞氣,以#45壬癸日得之。
故知壬癸日得痞氣積。
肺之積,名日息賁。
息,表#46也。責,鬲也。言肺在鬲上,其氣不行,漸長而逼於鬲也,此肺積之名。
在右脅下,覆大如杯。
覆於右脅,其大如杯狀。
久不已。
久不得已。
令人灑淅寒熱。
肺虛則酒淅寒,肺實則熱而悶。
喘咳,發肺壅。
肺寒則氣道澀,改喘咳而肺壅。
以春甲乙日得之。
春肝木所王之月,甲乙木也,息貴得於甲乙日。
何以言之?
何綠甲乙日得息貴。
心病傳肺。
如初沾患心病,心火勝肺金,故傳於肺#47。
肺當傳肝。
肺不受心邪,則金勝肝木,當傳於肝#48。
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
春肝木所王之月,不受肺所傳之邪。
肺復欲還心。
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