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起。
當刺之時。
當下針時。
必先以左手厭按其所針榮俞之處。
先知榮俞穴處,以左手厭按之。
彈而努之。
以右手彈其所按之處,使豚氣腹滿也。
爪而下之。
爪而下之,置針準也。
其氣之來,如動脈之狀。
其氣之來,應於左手之下,恰似動豚之形狀。
順針而刺之。
然後循針而刺之。
得氣,因推而內之。
待氣應於針下,因惟#58入榮中。是謂補。
此謂之補。
動而伸之,是謂瀉。
若得氣,便搖轉而出之,是為瀉。
不得氣。
若久留針,而待氣不至,則於衛中留針待氣;久不得,又內入於榮中久留待氣。如其三處候氣,不應於針者,為陰陽俱盡,不可復針。
乃與男外女內,不得氣,是謂十死一生也。
衛為陽,主外,男子陽氣行於外,則輕手按其穴。榮為血,主內,女子陰氣行於內,則重手按其穴。過時而氣不至,不應其左手者,皆不可刺,十死一生。
七十九難曰:
經言迎而奪之,安得無虛?
几氣始至而用針取之,名日迎而奪之。迎,取氣也;奪,瀉氣也。取而瀉之,如何不虛#59。
隨而濟之,安得無實?
隨者,自衛取氣也,補也。濟者,補不足之經也。隨而濟之,如何不虛,人其氣流注終而內針,入針出而捫其穴,名日隨而濟之。
虛之與實,若得若失。
經脈虛弱,卻與針以補實之,若得若失關焉。
實之與虛,若有若無。
經脈強實,卻與針以取虛之,有得有失關焉。
何謂也?
其說如何。
然:迎而奪之者,瀉其子也。
五藏實則瀉其子。
隨而濟之者,補其母也。
五藏虛則補其母。
假令心病。
舉心一藏以為例。
瀉手心主俞。
心為五藏之君,法不受病。受病者,心包絡也。手心主者,手厥陰心包絡豚也。手心主俞者,土也。心火也,土是火子,乃瀉其俞,此瀉子也。
是迎而奪之者也。
繳上文。
補手心主井。
心火井木,木者火之母,今補心主之井,補母也。
是謂隨而濟之者也。
繳上文。
所謂實之與虛者,牢濡之意也。
濡者為虛,牢者為實。
氣來實牢者為得,濡虛者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几欲行其補瀉,先侯五藏之豚,及所刺穴中,如氣來牢實者,可瀉之;虛濡者,可補之。若持針不能胡#60其牢濡者,故若得若失也。
八十難曰:
經言有見如入。
有見針如入。
有見如出者,何謂也?
有見針如出是如何。
然:所謂有見如入者,謂左手見氣來至乃內#61也。
欲刺人時#62,先以左手候其安#63中之氣,見其氣來至,然後內針。
針入。
針入穴俞。
見氣盡乃出針。
候其氣盡乃出其針,非迎隨補瀉之法。
是謂有見如入,有見如出者也。
總繳上文。
八十一難曰:
經言#64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65。
注見十二難。
將是寸口脈耶?
問寸詠如此。
將病自有虛實也?
問病自有虛實如此。
其損益奈何?
其喊損補益之法如何。
假#66令肝實而肺虛。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當更相平,當金平木也。
詳見七十五難。
假令肺實。
且如肺氣強實。
故知肝虛微少氣。
故知肝氣虛弱,細微而少。
用針不補其肝,而反重實其肺。
用針者,不補肝氣之虛,反去補肺,是使之重實。
故曰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此是中工所害也。
此是中工,所以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
黃帝八十一難經慕圖句解卷之七
#1土:疑當作『上』。
#2注:原作『吐』,據《本義》改。
#3食訖而急欲昏廁:《集注》五十七難虞注作『食畢而急思廁』。
#4病:據文義似當作『寒』。
#5五:據文義當作『日』。
#6濕溫:原作『溫濕』據《本義》改。
#7寒熱相傳:據文義疑當作『濕熱相薄』。
#8濕溫:原作『濕濕』,據文義改。
#9月:疑當作『有』。
#10大:疑當作『天』。
#11濡:《本義》作『浮』。
#12上:原作『五』,據文義改。
#13經:《集注》此下有『所在』二字。
#14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