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相生顏色之脈者病。
即自己色之與脈,當參相應,為之奈何?
以色脈參合相應如何。
然:五臟有五色,皆見於面。
心赤色,肝青色,脾黃色,肺白色,腎黑色,皆見於面。
亦當與寸口、尺內相應。
五臟既有此色,寸關尺亦當有此脈,方是相應。
假令色青,其脈當弦而急。
青,肝色也。弦急,肝脈也。是肝經色脈相應。
色赤,其脈浮大而散。
赤,心色也。浮大而散,心脈也。是心經色脈相應。
色黃,其脈中緩而大。
黃,脾色也。中緩而大,脾豚也。是脾經色脈相應。
色白,其脈浮澀而短。
白,肺色也。浮澀而短,肺脈也。是肺經色脈相應。
色黑,其脈沉濡而滑。
黑,腎色也。沉濡而滑,腎豚也。是腎經色脈相應。
此所謂五色之與脈,當參相應也。
青黃赤白黑五色,與弦緩洪澀沉豚相應。
脈數,尺之皮膚亦數。
數,心脈也。尺,臂內也。豚數,臂內皮膚亦熱。
脈急,尺之皮膚亦急。
弦急者,肝脈也,臂內皮膚亦急。
脈緩,尺之皮膚亦緩。
緩者,脾豚也,臂內皮膚亦緩弱。
脈澀,尺之皮膚亦澀。
澀者,肺脈也,臂內皮膚亦澀。
脈滑,尺之皮膚亦滑。
滑者,腎脈也,臂內皮膚亦滑。
五臟各有聲色臭味,當#7寸口、尺內相應。
肝脈弦,其色青,其聲呼,其臭擅,其味酸;心脈洪,其色赤,其聲笑,其臭焦,其味苦;脾豚緩,其色黃,其聲歌,其臭香,其味甘;肺豚澀,其色白,其聲哭,其臭腥,其味辛;腎脈沉,其色黑,其聲伸#9,其臭腐,其味鹹。此謂相應也。
其不相應者,病也。
假令肝病色白,多哭,好辛,喜腥,此為相反。聲色臭味皆肺之證,金剋木,名日賊邪,不相應又死。
假令色青,其脈浮澀而短,若大而緩為相勝。
色青者,肝也;浮澀而短者,肺也。肺勝肝為賊邪。大而緩者,脾脈也,肝勝脾為微邪,故言相勝。
浮大而散,若小而滑為相生也。
浮大而散者,心脈也,肝木能生心火。小而滑者,腎脈也,腎水能生肝木。
經言知一為下工,知二為中工,知三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謂也。
工者,萬舉萬全也。上工者,知色脈皮膚三法,相生相勝本始,故治病十全其九。中工知二者,謂不能全釋,故治病十全其八。下工知一,謂不能明於全法,一心治已病,故十全其六。
十四難曰:
第十四首詁難問日。
脈有損至,何謂也?
脈有損脈,有至脈,如何。
然:至之脈。
脈息動應於手。
一呼再至日平。
平者,平調之脈,無太過,無不及,一呼一吸為一息。又問四至,號平和之豚息。
三至曰離經。
經者,常也。大几經豚,一日一夜復會手太陰,手太陰乃始問之經也。今一呼三至,脈行四寸半;一吸三至,脈行四寸半;豚行九寸,過於平脈,不在所起之經,故日離經者,其脈粗大。
四至日奪精。
其脈五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今一息四至,則形脫氣耗,精無所歸,猶如奪去。
五至日死。
人脈五至一吸、五至一息之問,豚几十至,此#10之平脈多一倍,如何不死。
六至日命絕。
一息之問,脈几十二至,性命不有而死亡矣。
此至之脈。
元文日:此死之脈。愚改日此至之脈者,蓋總言其至脈也。
何謂損?
問損豚如何。
一呼一至日離經。
前之至豚離經,謂豚日過半,此之損脈離經,謂豚行喊半,一呼一吸脈止兩至,亦日離經。
二呼一至曰奪精。
二呼而豚一至,一日一夜不及一十三個周身,脈只行二百二丈五尺,其人氣耗血枯,神慘色夭,精華猶如奪去,亦日奪精。
三呼一至曰死。
三呼脈一至,脈只行一寸半,一日一夜只行及六十七丈五尺,不及五周身,如此之候,死可符也。
四呼一至曰命絕。
四呼脈一至,一日一夜不及四周身,氣盡已絕,藏敗神去,故命絕也。
此損之豚也。
總言其損豚。
至脈從下上。
呼少至多,故謂之至。至脈病生於陽,陽氣自下而上,故敗稍動上下六。
損脈從上下也。
呼多至少,故謂之損。損脈病生於陰也,陰氣自上而下,敗脈稍喊至一二。
損脈之為病奈何?
問損脈之病如何。
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
一損肺主皮毛,故皮聚毛落。
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臟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