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日病脹。
陰氣太盛,太陰始於子,故云子也。以其脈入腹屬脾絡胃,故病脹也。
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
按《靈樞經》說足陽明流注并無至心者,太陰脈說云: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鬲,注心中。法應以此絡為陽明絡也。○新校正云:詳王氏以足陽明流注并無至心者,按《甲乙經》陽明之脈#6上通於心,循咽出於口,宜其經言陽明絡屬心為噫,王氏安得謂之無。
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
以其脈屬脾絡胃上鬲俠咽故也。
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一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日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
少陰者,腎脈也。腰為腎府,故腰痛也。
所謂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咳上氣喘也。
以其脈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故病如是。
所謂色色
新校正云:詳色色字疑誤。
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吭吭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陰陽內奪,故目吭吭無所見也。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日煎厥。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所謂面黑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於色也。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厥陰所謂癲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曰癥疝少腹腫也。
以其脈循陰股#7入髦中,環陰器,抵少腹,故爾。
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所謂癲瘧疝膚脹者,曰陰亦盛而脈脹不通,故曰癥瘧疝也。所謂甚則啞乾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乾也。
此一篇殊與前後經文不相連接,別釋經詠發病之源,與《靈樞經》流注略同,所指殊異。○新校正云:詳此篇所解,多《甲乙經》是動所生之病,雖復少有異處,大概則不殊矣。
刺要論篇
黃帝問日:願聞刺要。岐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
道,謂氣所行之道也。
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
過之內傷,以太深也。不及外壅,以妄益他分之氣也。氣益而外壅,故邪氣隨虛而從之也。
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藏,後生大病。
賊,謂私害。動,謂動亂。然不及則外壅,過之則內傷,既且外壅內傷,是為大病之階漸爾,故日後生大病也。
故曰:病有在毫毛勝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毛之長者日毫,皮之文理日勝理,然二者皆皮之可見也。
是故刺毫毛勝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訴沂然寒慄。
《針經》日:几刺有五,以應五藏,一日半刺,半刺者,淺內而疾發針,令針傷多,如拔髮狀,以取皮氣,此肺之應也。然此其淺以應於肺,勝理毫毛猶應更淺,當取髮根淺深之半爾。肺之合皮,王於秋氣,故肺動則秋病溫瘧,沂沂然寒慄也。訴,音素。
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
脾之合肉,寄王四季,又其脈從股內前康,入腹屬脾絡胃,上鬲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鬲,注心中。故傷肉則痛#8脾,脾動則四季之月病腹脹,煩而不嗜食也。七十二日四季之月者,謂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各十二日後,土寄王十八日也。
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
心之合脈,王於夏氣。真心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心包心主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平人氣象論》日:藏真通於心。故脈傷則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
刺脈無傷筋,筋傷財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前弛。
奸之合筋,王於春氣。《針經》日:熱則筋緩。故筋傷則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緩。弛,猶縱緩也。弛,施是切。
刺筋無傷骨,骨傷射內動腎,腎動財冬病脹腰痛。
腎之合骨,王於冬氣。腰#9為腎府,故骨傷則動腎,腎動則冬病腰痛也。腎之詠直行者,從腎上貫肝鬲,故脹也。
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腑酸,體解傳然不去矣。
髓者骨之充。《針經》日:髓海不足,則腦轉耳嗚,腑酸眩冒,故髓傷則腦髓銷鑠腑酸體解傳然不去也。銷鑠,謂髓腦銷鑠。解佈,謂強不強,弱不弱,熱不熱,寒不寒,解解傳佈然,不可名之也。腦髓銷鑠,骨空之所致也。鑠,詩若切。眩,音懸。
黃帝內經素問補住釋文卷之二十九竟
#1腋:原作『肺』,據顧本改。
#2薪:原作『新』,據頗本改。